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康德的道德目的系统不仅是其目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独立理论。在结构上,这个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作为形而上学基础的目的王国系统和作为形而上学理论的道德目的学说及实用目的学说。在内容上,目的王国系统是一个资格体系,其质料是作为自在目的的理性存在者,其形式是定言命令的目的公式,其完整规定类比于自然王国系统。虽然人能够在目的王国中作为自在目的而实存,但是他毕竟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在现实中要实现自己的道德性必须克服感性欲望按照道德目的去行动。以此为基础,道德目的学说的质料是作为德性义务的"同时是义务的目的",其形式是德性学说的至上原则,其系统建构以德性义务系统为基础。从属于道德目的学说的实用目的学说以实现幸福为最后目的,以经验性的明智原则为形式,并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 标签: 目的王国 自在目的 道德目的 实用目的
  • 简介:目的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结构的论断——“理性的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的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的。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的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修辞,与此相关的是无意示人的目的图景的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标签: 《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 简介:"机械的"和"有机的",它们是目的批判所借助的一种重要的思考媒介,是参照目的原因性的"远距离类比"。目的原因性是倚赖目的判断力这一认识机能的,归根到底是不考虑任何经验性的自然规律而只通过理性才可能。由于整个现象界都可通过机械作用而生成出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康德只有假定或引入物自体并配以智性直观的可能世界,才能给有机体和目的因果性提供彻底的可能性。合目的性原则作为一种理性批判原则,对于辨别合目的性或者目的的滥用和弃用的形态仍然有借鉴意义;但康德把自然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人的主观性状的形式方面,可能也错过了以感性为出发点的一种目的的方向。

  • 标签: 康德 目的论批判 有机物 机械 合目的性
  • 简介:【导语】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目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存在”等形而上学问题,而且还与“实践”和“德性”等概念密切相关。然而,随着西方哲学在今日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目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哲学家的反思。一些人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另一些人则指出,现代性危机恰恰是对传统哲学背叛的产物。这些观点见仁见智,本身并无高低之分。而从思路上看,它们一般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重读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重新阐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而柏拉图带有浓厚隐喻色彩的“目的”与亚里士多德推理严谨的“目的”交相辉映,彰显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思辨魅力。

  • 标签: “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推理 反思 目的性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目的理论模式对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啊,但自启蒙运动后衍生的西方现代文化开始解构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这种目的的含义是:通过对本性的肯定,把世界、历史、文化都收在一个目的的框架里面,然后用充分实现来揭示这个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把价值及其实现定位在个人的行为中,认为理性的现实即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 标签: 西方现代文化 亚里士多德 文化危机 论理 人的价值 目的论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是依据中国的新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认清国情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而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认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

  • 标签: 主要矛盾 内在规定 基本依据
  • 简介: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和理性目的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

  • 标签: 福柯 《认知考古学》 新史学 非连续性 目的论 起源
  • 简介:康德在论及纯粹理性的法规时,提到了理性纯粹运用的"最高目的"和"最后目的",但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康德此处论及的理性纯粹运用的"最高目的"并不在于人的德行(德性)与幸福,而在于推出意志的自由、灵魂的不朽与上帝的存在;与此密切相关,理性纯粹运用的"最后目的"也并不在于人的德福相称或统一("圆善"意义上的至善),而在于由人的意志颁布无条件地有效的道德法则或命令。康德指出,意志自由这一"最高目的"确保了人的理性能够为意志颁布道德法则,换言之,意志自由是道德法则的直接的"存在根据";灵魂不朽这个"最高目的"担保人的行为能够自觉遵守道德法则的要求(出于对法则的义务而展开行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不是配不上幸福的事情);上帝存在这个"最高目的"则担保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后能够享受到配得上德行的幸福,即给人的德行(作为原因)以幸福的结果。"最后目的"则是为人的实践提供普遍的道德法则。

  • 标签: 康德 最高目的 最后目的
  • 简介: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有学者将其视为与三大批判同样重要的"第四批判"。但相较于康德的知识、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思想,康德的历史哲学受到的重视依然不够,这是与其重要地位很不相称的。康德的历史哲学并不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而对其进行的专门论述,而是康德目的思想的具体表现。康德正是通过历史哲学阐明了作为理性自律的普遍法权和道德在受制于自然因果必然性的人类中是如何可能的,这一以法权和道德为目的的先验历史观是康德完成自己关于理性的建筑术构想、最终统一自由与必然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历史 自然 法权 道德 目的论
  • 简介: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 标签: 战争目的 马克思主义 文明发展 先进思想 学说
  • 简介:<正>“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中国共产党95年的伟大奋斗历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中华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为了让担当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必须明确新的时代要求,把握其时代内涵:首先是为国干事、无私奉献,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其次是为民谋利、排忧解难,担当起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再次是为党分忧、忠诚尽责,担当起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重任。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担当精神 时代光芒
  • 简介:老师:目前,我正被分数所困,十分烦恼。在上学期,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好像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反之,偶尔的失误,竟招来异样的目光。对于我来说,我成绩好的唯一的作用是能够让父母在入前显示。还记得春节时,亲戚朋友那势力的目光和那假惺惺的称赞。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怀疑,我是在为谁而学习,我的成绩到底是真是假?成绩不过是别人用来评价我的标准。我的同学和我说不上真心话,父母也没有文化,他们的目光只能是大众化的,正因为如此,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您回信的话,请说一些实际性的语言。

  • 标签: 学习目的 扭曲 成绩 上学期 有文化 大众化
  • 简介:<正>对于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说理论界已经有了共识,也有了明确的表述,那就是,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十余年的实践证明,认识到了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坚持,当改革遇到这样或那样干扰的时候,有人往往在理论上就发生动摇,在实践的一些环节上,也往往出现对改革根本目的的偏离,由此造成严重的后果。有鉴于此,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同时,有

  • 标签: 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社会
  •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一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蛮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本文分析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整体健康目标与佛学涅概念的契合之处,认为二者的互相沟通将促进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佛学 现代医学 契合
  • 简介:该研究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画人测验材料,并在以往使用绘人智能测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提出了一份包含80个评分项目的画人评分标准。新标准首先在课题组内试用修改,然后又用于9名标准评分员的培训,最后运用总计258名,年龄为6~12岁的小学儿童作预试,进行系统的项目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反复推敲删改,最终形成了一份供制订画人智力测验常模用的画人评分标准。该标准分有无、细节、比例、奖励四个维度,按身体部位分成头、头发、眼、耳、鼻、口、颈、躯干、上肢、手、下肢、脚以及连接和服饰共十四个大类,每大类包含4~8个评分点,总计75个评分点。

  • 标签: 画人智力测验 评分系统 项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