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547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家庭富裕量表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探讨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JLN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语文成绩;(2)自我控制调节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儿童网络社交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我控制中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增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的促进作用.并且减缓网络社交行为对儿童的语文成绩的消极影响。

  • 标签: 人格 自我控制 网络行为 学业成绩
  • 简介: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调节效应显著,即儿童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结论: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父母婚姻质量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1~3年级儿童
  • 简介: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认知资源 内隐自杀态度 内控自杀动机
  • 简介:探讨冲动性、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性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性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性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性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三秦大地洞天福地,自古道业兴隆,终南仙山,神仙多游处。当代陕西道门,依然大德辈出,堪为玄门表率。在陕南安康,道俗赞誉的冯兴钊道长,法戒精严,德高望重。冯兴钊道长早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己巳坛受戒圆满,登篆为“玄”字第三号。

  • 标签: 采访记 洞天福地 白云观 “玄”
  • 简介: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的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的消极社会比较。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 简介:为考察反刍和希望对创伤后成长(PTG)的作用,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侵人性反刍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主动反刍来间接地促进PTG;希望在侵人性反刍与主动反刍之间的关系中不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可以显著地调节侵入性反刍对PTG的影响.即侵入性反刍对PTG的正向NN作用随着希望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 标签: 青少年 反刍 希望 PTG
  • 简介:以参与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 标签: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 简介:摘要探讨初一年级学生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检验类比推理的中介效应以及元认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20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N-baek任务、自编的数学类比推理任务和《数学元认知问卷》测查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并收集最近两次的大型考试数学成绩。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与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均显著正相关:类比推理对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工作记忆既对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元认知对类比推理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元认知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元认知得分增加,则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减少。结果表明,数学工作记忆通过数学类比推理影响数学成绩.其作用随着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减弱。

  • 标签: 工作记忆 类比推理 元认知 数学成绩.
  •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母亲抑郁 青少年抑郁 母子关系 消极情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