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肢体正中神经与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S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肢感觉减退、四肢远端麻木与烧灼感、不宁腿综合征、肢端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痛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且可显著改善机体的微炎症状态。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简介:鼻-眼-脑型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简介:目的检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肢体单纯缺血(I)组及正常对照(N)组,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4?h,或/和开放2~24?h,复制I、I-R组动物模型,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iNOS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脑组织内iNOS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结果N组脑组织iNOSmRNA未检出,I组及I-R组脑组织iNOSmRNA均有表达,再灌注2?h,iNOS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vsN组),再灌注6?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4?h仍有少量表达;I及I-R组脑组织均有iNOS阳性细胞,I-R组见于大脑皮层各区、海马、尾状核,I组仅见于皮层后肢区及尾状核.I-R组脑组织可见弥散分布的NT阳性神经元,I组偶见NT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且有时相变化特征.
简介:目的探寻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0年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以来的效果,指导和促进我区今后的防治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方法:2013年,对我旗振华社区人群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并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了1291人,其中X线胸片检查1288人,以痰代检3人,X线胸片异常12人,痰涂片检查及痰培养15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9例,其中:痰涂片阴性15例;痰培养阳性4例;新发现患者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697.13/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309.84/10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是防控结核病的关键,加强自身免疫力、及时发现治疗患者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静息态下患抑郁症的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症成瘾者脑功能的进一步变化。方法:25例符合阿片类物质成瘾标准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抑郁症成瘾者与20例非抑郁症成瘾者对照完成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比较抑郁症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症成瘾者的脑区功能变化。结果:与非抑郁症对照组比较,患抑郁症成瘾者双侧前额中部,双侧扣带回,楔前叶脑功能减低(p〈0.05)。结论:静息态下患抑郁症成瘾者特定脑区功能进一步减低,这可能在成瘾者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追赶生长饮食诱导C57小鼠出现代谢综合征并发脑衰老样病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低能量饮食组10只,高能量饮食组10只,追赶生长组(先低能饮食喂养6周再开放高能量饮食)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重、血糖,于实验末检测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和磷酸化P53(ser15)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区脂褐素沉积情况。结果低能量组小鼠体重、血糖、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以及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褐素沉着较少;高能量组和追赶生长组代谢综合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出现明显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量增多以及脂褐素沉积;其中追赶生长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和脑衰老样变。结论追赶生长饮食喂养可诱导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并发脑衰老样病变,本研究为饮食方式改变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神经变性样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研究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