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大量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人体菌群失调和真菌感染发生率持续升高.同时,抗真菌药物的频繁应用亦造成真菌耐药日益增多,真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真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比例最高,本文对本院2012年1~12月送检的临床标本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的白念珠菌294株,其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分析如下.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128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者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92例(71.9%);临床送检标本中痰液(54.69%)、尿液(24.22%)、血液(9.38%)标本分离菌株数多,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于ICU(28.91%)、呼吸消化科(19.53%)、血液内分泌科(14.06%)、干部病房(11.7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0.62%;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所有受试菌株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49.72%的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结论:初步了解了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特点,其耐药现象较严重,ESBLs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临床应重视监测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位点的可行性。方法:对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的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采用HRM方法检测RFP和INH耐药基因位点情况,分析HR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06株(48.6%)对RFP耐药,100株(45.9%)对INH耐药,81株(37.4%)对RFP和INH均耐药。测序发现,101株(46.3%)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7株(49.1%)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HRM检测结果显示,100株(45.9%)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3株(47.2%)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分别以药敏试验和测序结果为标准,HRM检测RFP耐药的敏感性为94.3%(100/106)和99.0%(100/101);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7/117);INH耐药的敏感性为97.0%(97/100)和98.1%(103/105);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3/113)。结论:HRM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结核 耐药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的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VU患者共8条C6级下肢SEPS手术联合湿性换药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进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术,术后湿性换药技术溃疡换药。结果:超声准确定位下SEPS联合湿性换药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湿性换药 腔镜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往往发生在口腔黏膜上、软组织上,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由于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各异,又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各异同,多是全身治疗结合局部治疗,以此来缓解病情、延长间歇期等,其中,局部治疗是口腔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因为全身治疗用药较为繁琐.但是,以用药为主要途径的局部治疗,有时会因为口腔环境的特殊性而大大降低其有效性,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迫切.低频超声便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口腔溃疡的相关背景以及低频超声的实验来阐释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口腔溃疡 低频超声 治疗
  • 简介: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 标签: 异种移植模型 溯源性 毒性 疗效评价
  • 简介: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甲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10%艾氟康唑溶液 5%Tavaborole溶液 外用
  • 简介: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溃疡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8名胃溃疡反复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54例.常规组采用抑酸、促进胃动力以及保护胃黏膜等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胃溃疡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进行外科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有52例康复,有效率为96.30%;常规组采用保守治疗,有41人康复,总有效率为75.93%.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7.41%)发生了并发症,常规组有13例(24.07%)发生了并发症,观察组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有2例(3.70%)在一年内复发,常规组有11例(20.37%)在一年内复发,观察组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溃疡反复发作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且效果明显比保守治疗要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胃溃疡 反复发作 疗效研究
  • 简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的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棘白菌素 念珠菌 最小抑制浓度
  • 简介:报道1例55岁男性农民,因右小腿溃疡4个月余就诊。取其溃疡组织作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在含氯霉素、放线菌酮和不含氯霉素、放线菌酮的沙堡弱培养基中27℃都长出白色棉絮状菌落,而在不含氯霉素、放线菌酮条件下生长更好;在马玲薯培养基中长出镰刀状大分生孢子,菌种鉴定为茄病镰刀菌。8d后从溃疡处再取标本培养仍为茄病镰刀菌生长。病理切片经银染色后发现念珠状分隔菌丝,用透射电镜对病变组织内的菌体形态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但患者未复诊而失访。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溃疡 超微结构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后来逐渐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死亡。目前,有许多种假说阐述其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一些金属元素、炎症因子等,但都不全面,也有人认为其可能与朊蛋白有关。部分药物被用于治疗AD,如美金刚、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疗效均不显著。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发现,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以及免疫疗法等,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且一些副作用还并未被人们所知晓。本文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念珠菌是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死率高,耐药严重,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作用靶标结构变异;靶标表达增加;靶标缺失;影响药物外排;改变细胞膜甾醇成分;形成生物被膜;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激活等。针对真菌耐药问题,首要的应对策略应是研究发现新的药靶,开发全新结构和作用方式的新药。同时,筛选研究能降低真菌耐药的新药,通过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克服真菌耐药,防治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念珠菌 耐药机制 新药靶 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在胃溃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实验组患者配合使用雷贝拉唑进行三联治疗,参照组患者配合使用奥美拉唑进行三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腹痛缓解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84%,高于参照组的81.25%(X^2=5.03,P〈0.05);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5.83%,高于参照组的81.25%,且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更短(X^2=5.03,t=28.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2.50%,低于参照组的35.42%(X^2=6.92,P〈0.05).结论:在胃溃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治疗
  • 简介: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2009年3~9月,采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33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泛发性体癣 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刊登于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曾经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代药物,在不需要与二甲双胍结合使用时或许会更加有效;这三种名为坎格列净(canagunozin)、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和依帕列净(EmpagHnozin)的可以抑制钠一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的新一代药物在过去两年里,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用于作用2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药物 治疗 研究人员 二甲双胍 转运体
  • 简介: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的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的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