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减重代谢外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多种经典手术方式,但始终未曾停止改进和创新步伐。新旧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更替,反映出减重代谢领域的活力与前进,也促进减重代谢外科向获益与风险的最佳平衡发展。早期阶段,代谢外科的研究更倾向于证实经典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探寻其作用机制。近年来,全世界的代谢外科医师则更注重新手术方式的探索与创新,其中对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的改进和胃袖状切除的附加手术逐渐成为目前手术方式的创新热点。然而,新手术方式种类繁多、形式分散且部分重叠,故笔者对此作一述评,以期助益临床与科学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肥胖症患者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骨代谢的变化。方法以"bariatric surgery、metabolic surgery、sleeve gastrectomy、gastric bypass、bone metabolic indicators、bone mineral density"为英文检索词,以"减重手术、代谢手术、胃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术、骨代谢、骨密度"为中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WOS、Cochrane、CNKI和VIP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的纵向研究,提取减重手术前后肥胖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资料。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研究,包括4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术前基线相比,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腰椎骨密度(WMD=0.05,95%CI:0.00~0.1)、股骨颈骨密度(WMD=0.10,95%CI:0.05~0.15)、髋关节骨密度(WMD=0.14,95%CI:0.10~0.17)、血清维生素D3(WMD=-4.87,95%CI:-6.34~-3.40)降低显著,甲状旁腺素(WMD=10.04,95%CI:5.32~14.76)显著升高。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早期易出现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标志物改变,Roux-en-Y胃旁路术对骨代谢的影响较胃袖状切除术更为严重;所有术后患者均需要监测并积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重代谢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差异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减重代谢手术患者66例,接收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分组形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数量为两组,命名为基础组和实验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基础组33例为基础护理方式,及实验组33例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结果发现,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医院收治80例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将其纳入护理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术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可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减重术后肥胖患者心脏形态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重手术(包括胃袖状切除术和胃旁路术)并进行术后复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7例,男性3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7±9.5)岁,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减重手术前及术后1年的指标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减重手术术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接受减重手术后1年体重[(112.20±30.20) kg比(80.70±23.00) kg,P<0.001]及体重指数[(38.77±8.26) kg/m2比(27.98±6.54) kg/m2,P<0.001]均显著下降,同时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静息心率也显著降低(P<0.05),心脏射血分数显著改善[(65.5±5.9)%比(67.9±4.7)%,P<0.001],室间隔、左室后壁、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0.05),而升主动脉内径无显著变化[(3.14±0.39) cm比(3.09±0.38) cm,P=0.125]。此外,胃旁路术与胃袖状切除术相比,心脏形态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减重术前体重指数值、术后体重指数降低值、是否患高血压、升主动脉内径是否增宽是减重手术后射血分数是否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对射血分数是否改善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9~0.875),特异度85%,敏感度66%,最佳截断点为0.545。结论肥胖患者接受减重手术后1年,心脏射血分数显著改善,室间隔、左室后壁、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降低。胃袖状切除术与胃旁路术对心功能的改善及对心脏形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前体重指数值、术后1年体重指数降低值、是否患高血压、升主动脉内径是否增宽等指标构成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减重患者术后1年射血分数是否改善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