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 (29例 )和对照组 (29例 ),分别予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ALND)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SLNB)进行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上肢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外展度和 Neer评分三项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研究组在三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仅出现 1例活动受限和 1例上肢疼痛,并发症出现率为 6.9%,显著低于对照组( 27.59%) (P均 <0.05)。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更加优质的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造成影响较小,同时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临床效果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科于 2018.08-2019.08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 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 4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0 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20 例,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对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实行护理时,以综合护理方式来实行干预所起到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ARM)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的应用,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和ARM淋巴结在腋窝的解剖分区。方法将亚甲蓝染色法示踪SLN技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ARM相结合,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1-2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收集并记录患者资料,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分析肋间臂神经(ICBN)的解剖学定位及学形态与腋窝淋巴结的解剖关系,精准定位SLN和ARM淋巴结在腋窝的解剖分区。结果35例患者,2例因SLN有转移癌被排除。33例纳入数据分析。3例ICBN位于距腋静脉下缘0~2.0 cm(9.09%)(ARM区),27例位于2.0~4.0 cm(81.82%)(SLN区),3例ICBN位于>4.0 cm(9.09%)(前门哨区)。在距离腋静脉下缘0~2.0 cm区域内,5例找到1~2枚ARM淋巴结;在2.0~4.0 cm区域内,33例均找到SLN,其中4例各发现1枚重合淋巴结;在>4.0 cm区域内均未找到ARM淋巴结和重合淋巴结,3例找到1~2枚SLN。结论ICBN个体差异大,形体各异,距离腋静脉下缘的距离不等。腋静脉以下的腋窝区域可分成3个区域;距离腋静脉下缘2.0 cm的位置可作为ARM淋巴结和SLN的分界线,且SLN和ARM淋巴结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参照组行乳房全切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年内复发率、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转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率、转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复发率、转移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结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简介:摘要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临床上仍有争议。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患者NAC后SLNB可行且安全,而临床淋巴结阳性(cN+)患者需慎重考虑。NAC后SLNB的示踪方法除染料法和核素法外,临床研究还提出一些其他示踪法,如纳米碳和荧光染料等。NAC后SLNB患者的腋窝淋巴结(ALN)状态与分子分型、化疗反应和残余乳腺肿瘤大小等因素有关,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定是否需ALN清扫。采用术前放置定位夹、炭黑颗粒悬浮液标记等技术,可降低ALN的假阴性率。除ALN外,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另一途径,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一项低侵袭性的诊断技术,可完善淋巴结和病理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从可行性及安全性、示踪方法、ALN状态评估和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等方面对NAC后SLNB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MM)主要包括手足掌侧和甲下病变,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不同类型MM中的应用,评价其在不同类型黑色素瘤中的结果及两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2019年间收治的111例行SLNB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理证实手足掌侧MM 84例(A组),甲下MM 27例(B组)。所有患者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并符合SLNB手术指证。术前采用99mTc-Dextran示踪动态扫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SLN送病理活检。原发灶行扩大切除术,根据术式和缺损进行重建。比较A、B组间SLN阳性率及影响因素。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随访局部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和脑胸腹脏器。结果全组男57例,女54例,平均和中位年龄分别为(60.6±12.9)和60岁(6~89岁)。Ⅰ期31例,Ⅱ期54例,Ⅲ期26例。病史平均55.1个月(2~360个月)。Breslow平均深度A组为3.7 mm, B组为3.2 mm(P=0.157);溃疡A组为53例(63.1%), B组为16例(59.3%)(P=0.721); SLN阳性A组为23例(27.3%), B组为3例(11.1%)(P=0.082);切除SLN数A组平均2.6个,B组平均3.2个(P=0.101)。假阴性率为2.7%。5年总生存率为71.5%, SLN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LN阴性患者(P<0.001)。A组Breslow浸润深度是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结论临床诊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分期,推荐常规开展。手足掌侧MM和甲下MM在生物学行为、SLN阳性率方面相近。Breslow浸润深度是肢端黑色素瘤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加染料双方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36例,分别进行单纯荧光法、加染料法及双方法检查。比较单纯荧光法、加染料法及双方法检查一般指标(SLN检出率、检出准确情况、假阳性情况、假阴性情况)、SLN个数、淋巴结转移个数、癌转移情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成功情况。结果双方法检测SLN检出率、检出准确率高于单纯荧光法、加染料法(P<0.05),假阴性率低于单纯荧光法、加染料法(P<0.05)。双方法检出SLN数量多于荧光法、加染料法(P>0.0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多于荧光法、加染料法(P<0.05)。双方法检出癌转移率、SLNB成功率高于单纯荧光法、加染料法(P<0.05)。双方法检出乳腺SLN灵敏度(97.09%)、特异度(98.46%)最高。结论荧光加染料双方法能减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阳性及假阴性,提高准确性及诊断价值。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86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SLNB 组 ( n = 43) 和 ALND 组 ( n = 43) 。结果与 ALND组手术优良率 79.07%对比, SLNB组手术优良率 97.67%较高( P< 0.05), ALND组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8例, SLNB组发生 1例。与 ALND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8.60%( 8/43)对比, SLNB组发生率 2.33%( 1/43)较低( χ2=4.6527, P< 0.05)。与 ALND组术前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未表现明显差异( P> 0.05);与 ALND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较高( P< 0.05)。结论 与 ALND相比较, SLNB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远期随访结果及安全性,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94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单独使用ICG或MB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分别为96.4%和84.7%(P<0.001),检出SLN个数分别为740枚和604枚(P<0.001),阳性SLN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1%(P=0.014),阳性SLN检出个数分别为221枚和195枚(P<0.001)。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患者与行ALND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和1.4%(P=0.5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3%和15.7%(P=0.01),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4.7%和91.7%(P=0.421),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8%和85.7%(P=0.285)。222例患者术后1、3、5年的OS分别为100%、96.8%、94.1%;DFS分别为100%、96.4%、89.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50岁,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2 cm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HR分别为3.254、7.321、3.507(均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安全可靠的腋窝分期术式。患者年龄较小,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较大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且确诊前哨淋巴结(SLN)阳性,行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描述,其中连续变量使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对与NSLN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建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NSLN转移的预测概率,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转移灶大小及SLN阳性率相关(P<0.05);将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阳性率为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绘制研究对象的ROC曲线,计算AUC为0.792(95%CI为0.651~0.93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03。结论肿瘤大小、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阳性率为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对NSLN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辅助临床医师术前判断,选择合理的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收集超顺磁性氧化铁、核素(+/-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总计1 472例患者。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患者检出率(OR=0.93,95%CI:0.60~1.44,P=0.74)、阳性前哨淋巴结检出率(OR=1.52,95%CI:0.86~2.71,P=0.15)与核素(+/-蓝染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优于核素(+/-蓝染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55,95%CI:1.27~1.90,P<0.000 1)。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价值并不逊色于核素(+/-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超声造影辅助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及标记前哨淋巴结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吲哚菁绿作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前,在超声造影辅助下进行前哨淋巴结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并使用蓝色染料标记针吸的淋巴结。观察并比较术前穿刺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腋窝评估效果。结果超声造影下显示了3枚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未见转移。吲哚菁绿示踪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出7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前超声造影下标记的前哨淋巴结能够在手术中识别并完全切除。结论早期乳腺癌超声造影辅助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及标记前哨淋巴结技术有可能替代传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论证此项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预测盆腔淋巴结(PLN)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LN示踪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49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对显影SLN进行HPV-DNA检测,并对所有PLN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分析SLN的HPV-DNA检查预测PLN早期转移的临床价值以及P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SLN检出率为87.2%(130/149),114例检测SLN HPV-DNA的患者中阳性者42例,且HPV-DNA型别均与同一患者原发灶的HPV感染型别相同。SLN病理检测和HPV-DNA检测预测PLN转移状态的敏感度分别为69.2%(18/26)、65.4%(17/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8/96)、87.5%(63/72);HP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LN转移率分别为40.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3,P=0.001);SLN的HPV-DNA阳性组的PLN转移风险是阴性组的4.796倍[RR(95%CI)=4.796(1.876~12.081)]。SLN的HPV-DNA阳性是P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结论SLN的HPV-DNA检测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患者的PLN早期转移状态,为指导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SSLN)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88例,术前确定有第5组和第6组淋巴结转移,术中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SSLN,观察定位后的显影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分析SSLN转移检出情况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的关系,并与单个位点SSLN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8例AGC患者中79例术中检出SSLN,检出率为90%,SSLN阳性者占SSLN检出者的84% (66/79)。术中共检出SSLN 164枚,其中有癌转移139枚,SSLN阳性数比例为85%。肿瘤最大径≥5 cm、分化程度较差者及浸润程度深患者的SSLN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位点SSLN检测数据相比,SSLN检出率(90%比78%)、SSLN阳性率(85℅比76%)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4.078,均P<0.05;SSLN阳性例数比例(84%比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05。结论在实施AGC根治手术时,应用双位点SSLN示踪技术能够检出更多二级前哨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