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外侧结合内侧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踝关节外侧+内侧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为改良外侧+内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较少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6.11%,P<0.05。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外侧+内侧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外侧路加内侧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加内侧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术后进行石膏固定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7.1%。结论改良外侧路加内侧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在三踝骨折治疗中应用改良外侧和内侧联合的方式,对其效果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68例三踝骨折患者均是由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抽取的,因为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的是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的是改良外侧和内侧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而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优良率方面100.00%显然比对照组70.59%高,P<0.05,组间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改良外侧和内侧方式,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内侧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改良外侧、内侧联用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资料,共3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改良外侧、内侧联用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内侧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标签: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骨愈合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外侧、内侧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1月的三踝骨折患者35例,进行改良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三踝骨折的手术和康复情况进行了总结。治疗优良率为94.28%,进一步证实了手术的有效性和患者整体康复情况。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及骨折愈合,值得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改良内侧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和对照组(改良内侧),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5例累及外踝后踝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1岁;踝关节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外旋型Ⅲ度9例,旋外旋型Ⅳ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合并踝关节脱位6例。后踝骨折根据Haraguchi分型全部为Ⅰ型骨折。均采用改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外踝后踝。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70 min。21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均骨性愈合。3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无术后粘连、深部感染,无长屈肌腱挛缩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外侧可以同一切口解决后踝及外踝骨折,避免剥离长屈肌起点,减少了长屈肌术后粘连,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外侧外侧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的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病例,其中17例采用前外侧,18例采用后外侧,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随访至少一年。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数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前外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2.3 ±41.3) min,与外侧组(120.2. 0 ± 36.7) min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前外侧组平均术中出血( 279. 4 ± 79.2) ml,与外侧组( 255. 6± 66.2) ml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术后一年随访时前外侧组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 91.8 ± 5. 3) 分,与外侧组(92. 2 ± 4.6) 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前外侧外侧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外侧术中出血量多于外侧组,而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术式对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20例患者经外侧(Gibson)行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处理外旋肌群时仅切开闭孔内肌、下孖肌、闭孔外肌、股方肌,保留完整的梨状肌、上孖肌,并以上孖肌止点为支点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髋关节后脱位,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髋关节后外侧改良术式保留和修复了后方关节囊、外旋肌群的完整性,有助于降低外侧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改良术式 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内外侧手术改良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方法: 对 31 例后踝骨折患者 采用改良外侧 治疗。结果:对于 本组患者进行 随访 9 到 15 个 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的 骨折部位 平均在 12个月 内 愈合。根据Baid-Jackson评定,优良率 达到 89 .5 %。结论 : 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 不仅能充分暴露踝关节骨折部位 ,而且能够 减少手术切口,手术效果明显。

  • 标签: 踩关节 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改良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改良外侧与传统前外侧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施以传统前外侧手术疗法,后者施以改良外侧手术疗法,评析二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前外侧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外侧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前外侧入路 改良前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李 欣.手术治疗旋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217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我们采用后外侧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多采用肘外侧手术内固定治疗[1]

  • 标签: 入路 外髁 外侧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踝后踝骨折采用改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外踝后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进行,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均分,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改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踝关节活动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均上升,且研究组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外踝后踝骨折采用改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关节的活动性,并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外踝后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踝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3、6和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的恢复功能,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术后即刻复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96±1.67)分,范围为15.00~18.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57±1.51)分,范围为15.00~18.00分,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8.55±7.25)分,范围为80.00~9.00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6.64±4.34)分,范围为82.00~90.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外侧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方法有效简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外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外侧,对于旋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方式非常适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