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湖北十堰,4425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改良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三踝骨折;骨愈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
三踝骨折指同时发生于内踝、外踝及后踝的一种骨折类型。踝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难度达,需恢复骨折部位及踝关节稳定性,对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1]。 临床上对三踝骨折患者主要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前入路方式存在差异,手术效果也各不相同。研究发现,采用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方式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效果理想[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为(41.65±2.05)岁;骨折部位为左侧、右侧三踝者分别16例、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为(43.52±2.25)岁;骨折部位为左侧、右侧三踝者分别17例、11例。以上资料统计学对比,P>0.05。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对患者患肢未固定,对其两侧骨盆采用固定托固定,椎管内麻醉。做8-10cm纵切口于外踝后缘、跟腱外侧缘连线的中点,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固定骨折端,于腓骨外侧置入接骨板并固定。C型臂X线机下复位骨块。取侧仰卧位,做6cm弧形切口于踝关节内侧。显露骨折端,完成复位、固定操作。对骨折部位复位、固定效果再次确认,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
对照组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仰卧位下手术,椎管内麻醉,于踝关节后外侧做纵切口,显露外踝,清理骨块,若骨折部位较大,先行螺钉固定。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端(按照外踝-后踝-内踝顺序),C型臂X线机下确定复位效果。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以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作为评估标准。显效:手术后,患者Kofoed评分>85分,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有效:手术后,患者Kofoed评分70-85分,骨折部位愈合较好。无效:手术后,患者Kofoed评分<70分,骨折部位愈合较差。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骨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3]。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样本数据直方图,采用正态性检验,资料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效果对比[例(%)]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28) | 14(50.00) | 7(25.00) | 7(25.00) | 75.00 |
观察组(n=28) | 20(71.43) | 6(21.43) | 2(7.14) | 92.86 |
X2值 | 1.359 | |||
P值 | 0.244 |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X2=4.227,P=0.045。其中,观察组为3.57%,1例内固定物松脱;对照组为17.86%,骨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分别3例、2例。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负重关节,其结构复杂,功能性较强,若发生骨折,及时恢复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对骨折部位固定妥善,及时开展功能训练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踝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性,采取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有效复位、固定骨折部位,无法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及正常生理功能[4]。内固定手术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首选方法。既往临床采用仰位或俯卧位行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入路方式行内固定手术,此类手术术野有限,导致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有时会需要更改体位,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5]。改良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优势在于:1)手术期间优于操作需要可及时调整体位,充分显露手术部位,并可保持术野清晰,避免污染而引发感染。2)对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剥离操作次数较少,可减少对此处软组织及神经造成损伤,且能有效保护局部血运,可促进术后骨折部位愈合。
本研究结果证实,改良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向阳,黄坤,黄永刚.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010(028):947-948.
[2]林健,钱军.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2019,010(007):676-678.
[3]杨雷,刘黎军,郭岱琦,等。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例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8,022(004):370-372.
[4]赵波,高青凤,邓长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014(016):11-13.
[5]崔文忠,仲崇柱,王永利.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024(01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