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和生长抑素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在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及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和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和UMB4),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难治性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中SSTR2及SSTR5的表达,再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使用GraphPad Prism(V. 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均可见SSTR2和SSTR5的散在表达,81.25%(13/16)的催乳素腺瘤病例样本中检测到SSTR5的表达,相反仅3例肿瘤标本检测到散在的SSTR2的免疫反应性,其中1例为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混合型多激素腺瘤;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免疫组化的结果,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提示正常垂体组织中催乳素细胞并不表达SSTR2,但有SSTR5的表达。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SSTR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女性SSTR5 IRS 0.31±0.07比男性SSTR5 IRS 0.38±0.16,t=0.47,P>0.05)、肿瘤大小(R2=0.009,F=0.133,P>0.05)、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R2=0.026,F=0.348,P>0.05)、肿瘤Ki-67增殖指数(R2=0.060,F=0.887,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垂体催乳素腺瘤高表达SSTR5,第2代生长抑素类似物帕瑞肽有助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型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替代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肠梗阻治疗中生长抑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共计8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实施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和对照组实施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所缩短了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且减少了胃肠减压量,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显效13例(61.9%),有效7例(33.3%),无效1例(4.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21例患者中,显效9例(42.9%),有效5例(23.8%),无效7例(33.3%),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应作为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用药中的较好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2例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的5例生长抑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43.0岁.临床表现腹痛4例,腹泻3例,腹部包块1例,低血糖1例.误诊为其他肿瘤4例,包括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6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患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生长抑素瘤,免疫组化生长抑素(SS)表达均阳性.结论生长抑素瘤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实际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患有腹部手术记录的黏连性的肠梗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处理,严格的控制饮食,控制胃肠压力,纠正静脉补液,电解质紊乱的问题,控制营养支持,抗生素等的影响。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加上有效的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改善情况,住院时间,控制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水平,中转开腹率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80%,治疗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效率,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状态有所改善,平均日常胃肠减压量、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实际的情况,P<0.05。结论传统治疗方式,同时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以降低手术开服率水平,尽快提升恢复肠道的功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肠梗阻的治疗中采用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64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中心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治疗中,采用生长抑素,可有效减轻肠道的炎性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或者生长抑素联合其它抗癌药腹腔灌注对腹水中VEGF和IL-8含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治疗癌性腹水的机制。方法:把140例癌性腹水患者分为4组,A组:用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B组:用生长抑素+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C组:单用生长抑素腹腔灌注;D组:对照组不做腹腔灌注,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后,分别检测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腹水VEGF和IL-8的含量明显下降,以含生长抑素组下降明显。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癌性腹水的机理可能和拮抗或抑制VEGF和IL-8的产生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理。方法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1),治疗组(n=8)。治疗组腹腔注射善宁每天100μg/kg,分2次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d后心脏采血0.5ml,后处死大鼠,大鼠血液室温下4h,待其凝固,离心(3000转/min)10min,分离血清放入-80℃冰箱保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VEGF、MMP表达。结果治疗组血清VEGF值低于对照组,瘤组织VEGFmRNA、MMP-1mRNA在对照组、治疗组中均有阳性表达,而治疗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抑制血清VEGF,转移相关基因VEGF、MMP-1表达降低,可能是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