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一提及上海的文化,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海派"文化这一十分流行的说法。事实上,以"海派"文化概括上海文化的特征,并非始于今日。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上海的绘画及京剧界中即已有"海派"之说。当时,因局势动荡,一批流寓上海的画家为谋求生计,大胆冲破传统画派的束缚,以众人所好的洋楼、美女、作风俗图等作为绘画题材,并且常常在作品上自署"作于海上",遂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并被人们称为"海派画家"。由于他们的绘画题材与传统画派所钟爱的山水人物花卉动物等格格不入,且以卖字鬻画为生,因而他们的画风很快遭到当时江浙士人的贬斥。尽管如此,由于"海派"
简介:上海曾是遐迩闻名的国际大都市,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叉融汇,构成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地位、文化风尚和文化性格,海派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海派电影不墨守陈规,求新多变,敢领风气之先;其次,宽容大度,兼收并蓄,各行其是。开放的环境,多样的信息,使上海人见多识广,避免了少见多怪的弊病;而求新求变的心理,不仅导向了冷静和容忍,且对变更中出现的新鲜事物也不诧异惊奇,更不排斥拒绝。这就是为何像话剧、电影、交响乐等“舶来品”能首先在上海有长足的发展,而诸如“新感觉派小说”等也首先能在上海文坛登台亮相的主要原因吧?这种雅量所形成的宽松的文化环境,使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可以在此共生并存,使各种有价值的东西均能在此找到其栖身发展的一席之地,从而形成了繁荣的文化气象。当然,海派文化也有糟粕和渣滓,上海滩上见利忘
简介:摘要海派文化其内涵比较宽泛,但就其主旨而言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业界一般将“海派文化”定义为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上海旧称“十里洋场”,从来都是商业繁荣,商家的必争之地。因此,这里也凝练着上海这座城市血脉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与上海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每日饮食包装设计中,从老上海的食品包装设计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上海这座城市被烙下的这个时代和城市的印记,积淀了海派文化的某些成分和因素。从自小而有对于美食的美好回忆中,从老上海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装饰风格、图案和色彩、字体设计、包装材料等几个方面中,能体现海派文化对老上海食品包装设计的传承,并从中学习到在当今的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研究上海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简介:电影,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么?并且还是海派电影?假使我对电影上瘾,那么对我以及许多朋友来讲,有了VCD,还要电影院干嘛?其实,不是我们拒绝电影,而是电影拒绝了我们。如果撇开“海派”,那么电影的话题在贫乏之中似乎还可以稍稍集中一点。本来,现在拍电影,是导演演员大串班,各色地块大协作的时期,电影的地域标识已经不明确,除了为评“五个一”时需要标明它的产地所属之外。《阳光灿烂的日子》好象还行。可是马上就有特别喜欢“放谈”的人物出来说它已经放了一个大大的卫星,五十年还是一百年我记不清了,反正时间不短,其间别的电影已经难以与其比肩了。这样的哄抬之下,稍有的一些批评,也立刻就令主创者如姜文者脸上挂不住了。可能姜文也有道理,现在这部电影居然有了盗版碟片,虽然在地摊上卖得不好,可其它国产片有这个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