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被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管理),再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链式管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合格率及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性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性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一例骶尾部 2期压力性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 联系临床实际,遵循湿性愈合理论,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护理。结果 发生压力性损伤后局部伤口的正确清创处理及正确的敷料应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对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总结,提高临床对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 讨论一例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在患者住院期间伤口小组对伤口进行评估给予结合新型辅料进行换药、有效减压、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并在出院后给与延续护理,出院时该患者带入的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变为Ⅲ期、大小、深浅、渗液情况都有所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3、4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造口袋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7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5,应用常规方式换药),1组为实验组(n=35,应用造口袋);观察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创面面积方面,实验组(0.57±0.03cm2)同基础组(1.27±0.38cm2)显著缩小;在创面疼痛指数方面,实验组(2.02±0.47分)同基础组(3.08±0.88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细菌清除率方面,实验组(96.50±1.35)同基础组(89.55±2.60)相比显著更高;在引流管更换次数、清创频率方面,实验组(4.12±1.02、5.24±1.03)同基础组(7.88±1.57、8.58±2.57)相比显著较少,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3、4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造口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病痛程度,促进患者创面的良好恢复;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对其采取超声分期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时间段内我院的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0例,对比组实行常规干预,干预组实行在超声评估基础上干预,干预组与对比组的翻身频率、预后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干预组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翻身频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93.33%)的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预后效果高于对比组(70.00%)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对其采取在超声评估基础上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