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鸦片战争前的清代财政,向以收支有余而传世。但在战后,由于对外赔款和军费的急剧增加,这一状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本文对此不拟全面评述,只想通过对道光年间户部银库失窃一案的介绍,以对清代财政作点蠡测。银库失窃一案发现于道光二十三年。起先由库吏盗银所引发,嗣后经刑部尚书惟勤等到库盘查,才真正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银库当时的帐面结余应为1218万余两,但实存白银却不足293万两,即是说短少或被盗之银达925万两以上。可以说,此时清代国库的帐面数字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真实性。值得注意的是,惟勤等在其复奏札中还叙述了这样一种现象:新收银两无一短少,而正项(即历年结余)银两却名存实亡。也就是说,被盗银两全部集中在历年结余的那堆银子上。惟勤虽然没有分析这种现象,但这实际上却告诉我们,新收银两之所以分厘不少,不过是用来应付官样盘查罢了,而那些前朝结余却早已成了管库大臣和库役们的家私。因此有理由认为,如果这种盘查是经常进行而又认真的话,那么问题就绝不会恶化到这等地步。当然,这也和当时盛行的行贿受贿、贪污盗窃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欧阳昱在他的《见闻琐录》中曾说过:“户部库银,自乾隆时和坤当国后,即未清理。库内侵蚀,子而孙,孙而子,据为家资六十余年矣。嘉庆间
简介:明代晚期,云南有一位效忠于明王朝的忠臣义士,在他的家乡凤庆和巍山等民间,广为流传着他的诸多逸闻趣事:此人名龚彝,字和梅,祖籍山东,明洪武开滇,他的先祖戍卫屯田时徙居顺宁府(今凤庆)城北鼓山桥头?龚彝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小聪慧,深得家人的宠爱。年轻时,极好读书和喜欢安静的环境,在远离家乡的东部漾濞江边上的蜢岩(今属巍山肥牛街乡)上修建了一座小楼,不问世事,发愤读书:此地前临漾濞江,后依笔架山,山壑云天,古树荫浓,环境清幽,从蒙化(今巍山)进顺宁、通缅甸的占道就从山脚而过。此山箐多猴子,民间传闻,由于龚彝专心致志地攻读四书五经,每当佣人将饭菜摆到他书楼的桌子上,他常常忘记吃饭,就被窗外的猴群入内吃得个精光,佣人不得一次次地为他重新做饭。明天启四年(1624年),他首次出山赴考,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举人,第二二年又赴京应乡试,连捷进士,声名大播。崇祯年间,他官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后升兵部郎中,为福王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所器重,出使广西掌握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