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游朴,字太初,明朝万历甲戌进士,历任四川成都府推官、大理寺左寺正、刑部郎中、广东按察使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有《藏山集》等著作。《》是其现今唯一存世的地理专著,被收入清朝续修《四库全书.地理类》。书中记载了东南海上和西南边疆的地理山川I、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情况,是当时世界上介绍东南亚等地区海上国家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籍.对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就其成书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诸夷考》 对外关系史 地理类 四库全书 西南边疆 风土人情
  • 简介:今苏州市有唯亭镇,文献表明,唯亭最初叫亭,又叫彝亭,后来才改用现名。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的《吴郡志》卷九《古迹下》曾经引述《续图经》说:“旧传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乌鹊、升羽、江风、亭云。”明确指出亭是春秋时吴国的古馆。范成大所引的《续图经》全名叫《吴郡图经续纪》,是北宋苏州文学家朱长文在元丰(1078-1085)年间编撰的。《吴郡志》卷八《古迹上》还引用过陆广微的《吴地记》,有关内容更加具体:“亭,阖间十年,东夷侵逼吴境,

  • 标签: 苏州市 《吴郡志》 范成大 文学家 图经 朱长文
  • 简介:《四川土》文献著录互异,一是书名相异,有《四川土》与《全蜀土》的不同;二是作者相异,有“谭希思”“谭希忠”“苏希忠”“苏希”等。通过梳理《四川土》成书及著录情况,本文认为该书由谭希思主持修纂,由程正谊实际编撰。文献著录时,据谭希思《全蜀土序》者,著录为《全蜀土》;据刊刻本版心“四川土”者,著录为《四川土》。因各家版本著录相沿承袭和著录时的失误,作者著录经历了“不署撰者-藩臬-谭希思-谭希忠-苏希忠-苏希”的演变。

  • 标签: 《全蜀土夷考》 《四川土夷考》 谭希思 程正谊
  • 简介:诸葛亮“西和戎、南抚越”质疑龚鹏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联吴伐魏,以成鼎足之势,诚为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惟于“西和戎,南抚越”方面,似无具体行动,恐当时本无此言,为修史者溢美之辞。今试以史证之。一、入川前,诸葛亮并无“西和...

  • 标签: 诸葛亮 三国志 刘备 诸葛亮治蜀 恩荣并济 汉中
  • 简介:本文围绕王了望仕宦生涯中的几处疑点进行了考证,在入狱、更名、获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标签: 王了望 生平 史连 考证
  • 简介:河南省北部不少地方,牵涉古都和历史地理问题。因古籍、辞书、方志记载杂乱,讹误颇多,常令学人无所适从。余试作探究,冀予准确定位。一、北蒙殷地安阳之前身。盘庚由奄迁北蒙,而后曰殷。有学者解为北冢,非也。因商汤居商丘之亳,而亳又有南北之分。北亳即蒙地,在今山东曹县境内。既先有蒙地在南,故安阳之蒙地称为北蒙。二、帝丘帝丘者,颛顼帝之丘也。以都名之,曰颛顼城。颛顼城即帝丘城。为颛顼高阳氏建都之地,继系夏朝第三代都城,又乃方国昆吾之都,最后为春秋卫国第四代都城。帝丘所在,历来有濮阳说,滑县说,内黄说,昆吾国都尚有许昌说。应以内黄为是。内黄梁庄乡有土山村,是颛顼、帝喾安

  • 标签: 内黄县 彰德府 安阳县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地名 濮阳县
  • 简介:《论语·子罕》篇有孔子"欲居九"的记载,九的大致范围在哪里?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解说。孔子为什么想居九呢?东汉以前的学者基本上认同孔子想感化九的说法。但考察班固《汉书》和许慎《说文解字》的载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东汉人的视野里,九是一个"天性柔顺"的君子之邦,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了孔子为什么想居九的原因。

  • 标签: 孔子 九夷 班固 许慎
  • 简介: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将白起所拔,流放中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而楚地陵也被白起所烧,古邑陵始见于史,而其所建年代遂成一谜。经,春秋时期楚地陵建城缘于“楚之西塞”向荆门、虎牙一带延伸。公元前691年,虎牙滩所建而后称为“陵城”与荆门山所建被称为“荆门城”的两座城。是今宜昌市区最早的城邑,至2015年已有2706年的历史。此间陵移建缘于“楚之西塞”向西陵峡口延伸,年代可能在公元前675年。随着虎牙滩城邑移至西陵峡口长江左岸一带后,原虎牙滩城在历史记载中销声匿迹,而荆门城仍延续下来,直至晋初王潜率军下益州灭东昊时才被拔。

  • 标签: 春秋时期 楚地夷陵 建城
  • 简介:关于韦庄生年,迄今有六种说法,分别是:一、曲滢生:851年;二、夏承焘:836年;三、刘星夜:847年;四、李建中:853年;五、黄震云:831年或稍后;六、齐涛:849年。材料,韦庄生年应在832年至838年之间,故写为“约836年”较为妥当。

  • 标签: 韦庄 生年 年谱
  • 简介:摘要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享誉中国的桔都茶乡,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近年来,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队伍巩固壮大,尤其是广场舞盛行火爆。本文就广场舞的特点、作用、长兴不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对策等进行初步的论。

  • 标签: 广场舞 长兴不衰 原因
  • 简介:和边将所献音乐在太常寺管理的音乐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亦是唐代太常寺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的四献乐和边将献乐丰富了唐代的音乐,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对唐代的四献乐和边将献乐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考证。

  • 标签: 唐代 献乐 四夷乐 音乐交流
  • 简介:明初南北两大戏曲声腔在并行发展了百余年后,南曲戏文忽然出现了新的转机。大约从成化年(公元1465年)以后开始,南曲戏文在东南几省间,陆陆续续变化出新的腔种来。在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新腔异调更是曾出屡见。这些新腔调一经产生,立即便以异常迅速的态势,向南北各地流布,其发展之快,足迹之远,致使原有的古老南戏根本不可望其项背。

  • 标签: 腔调 南戏 考述 明代 戏曲声腔 嘉靖年间
  • 简介:自20世纪30年代《金藏》重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已并入洪洞县)广胜寺后,学界关于该藏雕造地的认识长期以来都较为统一。

  • 标签: 30年代 20世纪 广胜寺 洪洞县 山西省
  • 简介:《卷耳》中"我"的歧解主要集中于"我"的指代、性别及"我"与采卷耳人的关系。为探求《卷耳》中"我"的历史性本体意义,采用立足于"内求"、兼顾"外求"的探究方法,对"我"进行深入辨后认为,"我"应指代同一女性,且"我"与采卷耳人不是同一人。

  • 标签: 《卷耳》 “我” 指代 性别 历史性本体意义
  • 简介:、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二公子,因互相退让王位而远走,不食周食,最后饿毙首阳山。他们退让国位,体现的是忠于君臣世袭之天伦,忠于天下君臣之大道、忠于父子之人伦。故获“贤人”之美誉,是中华民族之“德源”。现今天下首阳山有五六处之多,且说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伯叔齐经孟津县,最后栖息洛阳首阳山;也有人经过考证最终认定此首阳山应在永济县境内。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考证首阳山就在甘肃渭源境内,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

  • 标签: 首阳山 伯夷 中华民族 孤竹国 孟津县 渭源县
  • 简介:本文分析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燕——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两个突出的汉化表现,并指出其汉化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尚未分裂为燕的前燕政权中,大量的汉族士人出仕前燕是十六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有力地加速了它的封建化进程。

  • 标签: 鲜卑慕容氏 汉族士人 儒家文化 汉化 十六国时期 汉文化修养
  • 简介:北魏前期实行五等爵制度。在五等爵中,王爵为最高等级的爵位。当时国家封授王,实行虚封制,即受封王并不领有食邑。可是,北魏国家对一些王的虚封地,仍可能实行改封。这种做法,是与提高或降低王的地位相联系的。对于继承王爵位的始藩王虚封地的改封,则是他们地位低于始封王的一种表现。

  • 标签: 北魏前期 诸王 虚封地 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