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直乙交界)尚无统一定义,已经发表的解剖研究、外科研究、放化疗研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定义,给直肠癌治疗指南的统一和实施带来了困难。既往直乙交界定义大多采用了距离肛缘不同长度或者固定解剖结构标志,但其受身高、年龄影响较大,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结合空间结构和力学的定义——Sigmoid take-off,摒弃了长度和解剖结构标志等因素,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笔者深入研究了Sigmoid take-off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其进一步优化,命名为乙状结肠解离点。同时参照“外科学肛管”的定义特点,提出了“外科学直肠”的新定义,该定义代表了直乙交界定义向临床应用方面的转变,也预示着直肠癌治疗理念的进步。
简介:考虑六阶微分方程第二广义谱的含权上界估计,利用算子谱理论、分部积分、测试函数、广义Rayleigh定理和不等式估计等方法,获得了用第一个谱来估计第二个谱的上界的不等式,其估计系数与区间的几何度量无关,其结论是文献[1-3]的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首先在患者的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图像上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情况,然后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独立测量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并与手术大体标本中实测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进行对照。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MRI测量肿瘤上界位置平均为(1.75±1.98)cm,手术大体标本测量平均为(1.72±1.97)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 P=0.569)。两组测量值的一致性为优(组内相关系数=0.974,95% CI:0.959~0.984,P<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的肿瘤上界与手术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MRI动态增强扫描可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肿瘤上界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