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改良盲袋法)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40例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年龄31-60岁,适宜病例的患牙40颗。牙位选择上下颌前牙、前磨牙区。病例标准牙龈退缩根面暴露2-3mm,牙龈退缩Miller分级I-II级,唇颊面牙龈袋探针深度≤4mm,无根面龋。采用改良盲袋法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覆盖根面。结果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可以增加退缩牙龈的高度、厚度与附着力。结论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治疗牙龈退缩效果良好,解决了患者牙龈的美学以及功能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牙龈退缩患者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基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基质组接受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结缔组织组则接受自体结缔组织治疗,调查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胶原基质组满意率、根面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基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内镜术治疗的164例消化道上皮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以41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患者作为EMR组,以41例接受内镜黏膜挖除术(ESE)患者作为ESE组,以41例接受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患者作为ESD组,以41例接受内镜全层消化道壁切除术(EFR)患者作为EFR组,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ESD组、EFR组及EMR组切除成功率均为100%,明显高于ESE组的92.68%(P<0.05)。四组一次完整切除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F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34%,显著高于EMR组的2.44%,ESE组的4.88%及ESD组的7.32%(P<0.05)。结论对消化道上皮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术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半年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109只术眼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将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23眼):-6.00~-9.00D;Ⅱ组(56眼):-9.25~-12.00D;Ⅲ组(30眼):-12.00以上.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HAZE、角膜曲率、回退率及眼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术后视力各组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2.术后HAZE发生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且程度加重,但术后各组6个月时角膜混浊比第一个月有明显改善(P<0.01);3.术后各组回退率高,回退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3.术后各组眼压与术前均有差异(P<0.001),术后各组第6个月时眼压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LASEK手术对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超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HAZE发生率较高且回退率高.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应用德国蔡司生产的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开展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LASEK术矫正85例近视患者(16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169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逐渐稳定并呈上升趋势。结论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LASE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保证。
简介:(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101300)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出血而给患者造成痛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冠心病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出血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45例痊愈,5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淤青的防范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接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患者人数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注射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系统防范皮下淤青注射法,具体观察指标如下:两组患者淤青发生率、淤青发生程度。结果: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淤青发生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别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淤青发生程度明显更严重,组间数据比较差别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采用系统防范皮下淤青注射法的价值较为显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淤青发生率,还可以减轻淤青发生程度,提升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以及实际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兔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右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眼分为PRK+生理盐水组、PRK+bFGF组和单纯PRK组,每组20眼,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bFGF点眼,每日3次,每次1滴,单纯PRK组未行任何处理,药物连续应用至动物处死,另取8只兔为空白对照组。各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 d和28 d各取10只兔,空白对照组取4只兔,通过眼前节照相、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AS-OCT)记录角膜上皮愈合及haze情况,并行Fantes分级;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兔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各手术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P=0.57)。各组兔眼术后不同时间点haze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1.736,P<0.01;F时间=129.445,P<0.01);术后28 d,PRK+bFGF组haze分级明显高于PRK+生理盐水组和单纯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OCT显示,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反射条带连续、光滑,上皮细胞与基质层排列紧密;术后7 d各组角膜上皮表面反射条带连续、光滑,与浅基质层连接欠紧密,浅基质层反射增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层细胞增生,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其中以PRK+bFGF组最明显;术后28 d,上述表现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角膜组织中仅见少量MMP-2表达;术后7 d各手术组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MMP-2均呈阳性表达,PRK+bFGF组角膜组织中阳性染色最强;术后28 d,TGF-β1、α-SMA和MMP-2的表达较术后7 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bFGF可促进haze形成,其主要机制与bFGF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影响浅基质层胶原排列,导致haze相关因子TGF-β1、α-SMA和MMP-2表达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胫骨骨折由于其部位特殊、学运较差、软组织覆盖少,骨折后血运破坏严重,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几率较高,胫骨骨折中大部分骨干骨折使用髓内钉治疗已成为金标准,但由于设计限制,髓内钉并不适合于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或近端及远端关节面附近的骨折。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常造成骨膜软组织的过度损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胫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亦有钉道松动、感染及骨畸形愈合等可能,采用微创技术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8月采用小切口皮下放置钢板法治疗各型胫骨骨折12例,效果比较满意,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