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持续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发表的关于不同水平PEEP治疗ICU患者(未合并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试验组较对照组采用相对高水平的PEEP治疗。结局指标为住院病死率或28 d病死率、氧分压、ARDS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等。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均为RCT研究;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0篇。Meta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PEEP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死率:优势比(OR)=1.06,95%可信区间(95%CI)为0.57~1.96,P=0.85;28 d病死率:OR=0.34,95%CI为0.09~1.32,P=0.12〕。与低PEEP相比,持续高PEEP可增加患者的氧分压〔加权均数差(WMD)=48.27,95%CI为22.56~73.97,P=0.000 2〕,预防ARDS的发生(OR=0.32,95%CI为0.13~0.82,P=0.02),降低肺炎发生率(OR=0.52,95%CI为0.30~0.89,P=0.02),而两组间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95%CI为0.23~2.06,P=0.51)。结论治疗ICU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时,采用相对高水平PEEP(10~16 cmH2O,1 cmH2O=0.098 kPa)较低水平PEEP(≤8 cmH2O)能明显提高氧分压,显著降低ARDS和肺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EP水平对COPD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患者BNP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三组,两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A组20例患者的PEEP水平为3cmH2O,观察组20例患者的PEEP水平为5cmH2O,对照B组的PEEP水平为7cmH2O,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肺动脉压、BNP与对照A、B组比较,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代谢指标与对照A、B组比较,优势显著(P<0.05)。结论BNP与肺动脉高压存在正相关,在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随着PEEP增高,BNP降低,PEEP在7cmH2O以后对BNP影响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选择对俯卧位通气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均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俯卧位通气治疗,PEEP较低水平〔8~12 cmH2O(1 cmH2O=0.098 kPa)〕为对照组,PEEP较高水平(13~17 cmH2O)为观察组。机械通气全程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于治疗前及治疗48 h时记录肺复张指标,如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驱动压(DP)、心率及血乳酸(La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患者胸腔积液及心、肝、肾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PEEP水平为(10.9±1.2)cmH2O,观察组PEEP水平为(15.6±1.5)cmH2O。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复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两组肺复张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高PEEP水平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效果、氧合效果明显优于较低PEEP水平的对照组〔Cdyn(mL/cmH2O):37.61±5.09比32.51±4.97,DP(cmH2O):10.36±1.51比12.55±1.35,心率(次/min):93.13±10.56比108.56±12.49,Lac(mmol/L):2.34±0.41比3.41±0.57,PaO2(mmHg,1 mmHg=0.133 kPa):95.13±3.33比91.81±2.75,PaO2/FiO2(mmHg):180.12±7.25比150.29±8.52,PaCO2(mmHg):38.31±2.13比45.22±2.61,均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PEEP水平的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低PEEP水平的对照组〔IL-6(ng/L):526.24±125.18比465.18±130.52,TNF-α(ng/L):42.47±2.20比34.12±1.89,hs-CRP(mg/L):101.24±23.26比83.56±25.51,均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及心、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比8.0%、10.0%比16.0%、2.0%比10.0%、2.0%比6.0%,均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较高PEEP水平有利于重度ARDS患者的肺复张效果,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佳,并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但较高PEEP水平初始通气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肺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肺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肺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理想血压、血压正常高值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水平,了解血压与血浆ATⅠ、ATⅡ及ADM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纳入健康志愿者(理想血压组)4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4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TⅠ、ATⅡ和ADM水平。结果三组间AT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理想血压组相比,高值组和高血压组ATⅡ和ADM均较高(P〈0.05),尤其以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ATⅠ与血压无关ATⅡ和ADM随血压升高而水平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