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不同浓度、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的方式注入后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2名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4个组别,A、B、C、D各组均为23名患者,分别应用0.3%15ml、0.3%30ml、0.5%15ml、0.5%30ml,对比痛觉完全阻滞率及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D组的痛觉完全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均优于ABC三组(P<0.05),BC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同样高于A组(P<0.05)。但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剂量及浓度较高的盐酸罗哌卡因能够有效提高起效速度,同时麻醉维持及运动阻滞时间也明显较优,但是由于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此还应当根据实际需求作出合理浓度及剂量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通过0.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0.3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芬太尼的用量;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的SP以及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0.3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疼痛,会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低浓度、不同剂量甘露醇液清洁肠道的效果,明确病人服用方便、痛苦少、肠道准备效果好的适宜剂量。方法将患泌尿疾病需行腹部X线检查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口服10%甘露醇溶液200ml,对照A组口服10%甘露醇溶液150ml;对照B组口服10%甘露醇溶液250ml;对照C组口服10%甘露醇溶液300ml。结果腹部摄片病人显影清晰度实验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B组、C组比较差异无意义(均P>0.05);三组排便情况实验组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B组C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与3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10%甘露醇溶液200ml,肠道清洁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汉族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3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2%阿托品组110例和0.01%阿托品组121例。0.02%阿托品组采用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睡前点眼1次,0.01%阿托品组采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睡前点眼1次,连续用药1年。0.02%阿托品组92例,0.01%阿托品组101例完成1年随访,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测量2个组右眼等效球镜度(SER)、眼轴长度(AL)、单眼调节幅度(AMP)、瞳孔直径(PD)、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等参数,观察各参数用药1年与用药前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1年,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SER变化量分别为(-0.46±0.49)D和(-0.48±0.46)D,AL变化量分别为(0.38±0.21)mm和(0.39±0.19)mm,AMP变化量分别为(-1.49±0.29)D和(-1.61±0.26)D,PD变化量分别为(0.72±0.44)mm和(0.70±0.40)mm,2个组间SER、AL、AMP和PD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个月内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分别有19.1%(21/110)和20.7%(25/121)的患眼出现畏光,在1~6个月内分别有12例和13例畏光症状消失,其余受试者的畏光症状逐渐缓解但未消失。用药1个月内,2个组分别有4.5%(5/110)和5.0%(6/121)的患眼出现轻度视近模糊,持续2~4周后逐渐缓解消失。结论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效果一致,且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未增加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方法抽选本院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分为三组,甲组为0.375%罗哌卡因,乙组为0.5%罗哌卡因,丙组为0.75%罗哌卡因,对上述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以及麻醉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组患者所获得的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甲组患者,各项麻醉效果指标和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均与乙组和丙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0.375%~0.5%罗哌卡因(100mg)更为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采用小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抽取 120例,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成三组,在进行膝髋关节置换中选择 0.3%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为 A组,选择 0.4%罗哌卡因为 B组,采用 0.5%的罗哌卡因为 C组,观察指标为三组镇痛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指标对比得出,三组镇痛起效时间由快到慢分别为 C组、 B组、 A组;三组麻醉持续时长由长到短分别为 C组、 B组、 A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的为 B组。以上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在对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选择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选择 0.4%的浓度,其起效比 0.3%的快,但出现不良反应会比 0.5%的少,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首次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对脐带静脉血血血药浓度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5组。A、B、C、D、E5组分别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6μg、7μg、8μg、9μg和10μg,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新生儿娩出后,进行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血药浓度测定和脐带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5组孕妇的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新生儿评分。结果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10μg组脐带静脉血血药浓度及血气分析与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6μg、7μg、8μg、9μg组有明显差别。结论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的剂量应小于10μg。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下肢手术患者实施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下肢手术患者数量为7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3组均26例,分别予以4.5mg、6mg、7.5mg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就组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mg组与7.5mg组麻醉效果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6mg组(100.00%)与7.5mg组(100.00%)的下肢手术麻醉效果较之于4.5mg组(76.92%)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4.5mg组与6mg组不良反应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4.5mg组(0.00%)与6mg组(3.85%)的下肢手术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之于7.5mg组(26.92%)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结论:下肢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应用6mg低浓度罗哌卡因收益较高,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其他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 以提高会阴区手术患者坐位穿刺的鞍区麻醉安全性为研究目标,在临床中应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明确其对会阴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治疗的会阴区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90例,对各个患者进行编号后采取随机抽取法设置成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mL,0.5%罗哌卡因2mL,0.25%罗哌卡因2mL,分析三组麻醉后运动神经阻滞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运动神经阻滞、不良事件方面,三组相比,A组各项值更低(P<0.05)。结论 给予坐位穿刺的鞍区麻醉在会阴区手术患者0.5%罗哌卡因1mL麻醉操作,可减少不良事件,且术后不影响肢体活动,患者就医体验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