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效贴治疗不同程度分离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及合作医院不同程度分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离距离、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分离距离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不同程度腹直肌分离 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产后分离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分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指导自行进行式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产后分离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腹式呼吸训练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分离是女性产后的多发症,本文主要从分离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并发症、相关评估和治疗,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医疗瑜伽的方式,来探讨。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医疗瑜伽
  • 简介:摘要分离常见于产后女性及肥胖人群,严重者可影响腹壁群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腰背部不适等。目前关于分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手术指征等方面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结论。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分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等相关内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病因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电刺激和针灸对治疗产后分离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方式,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腹部肌肉群练,每日1次,连续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离距离、围和治愈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离距离都有缩小,但是研究组缩短距离更多(P<0.05);研究组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治疗产后分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电刺激 针灸 腹直肌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分离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使用高频超声探视测量间隙距离,记录产后分离的超生特征。结果:①共发现产后分离3例,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白线增宽,双侧腹对称分离等;②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结论:产后分离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分离症患者给予推拿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60例产后分离症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推拿治疗,对照组(n=30例)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自主功能锻炼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依次为(2.1 0.7)分、(3.5 1.2)分,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推拿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产后分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产后42天产妇140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指宽测量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测量法,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

  • 标签: 超声诊断 指宽测量法 产后腹直肌分离 价值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离属于女性产后多发病,可能发生在脐部水平或脐上方、下方,影响女性产后整体外形美观度和局部腹部美观度,不仅如此,分离还会影响女性产后骨盆、腰部稳定性,继而出现疼痛导致行为受限,降低产后生活质量。目前产后分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通过康复治疗恢复腹部平坦度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因此,本文总结产后分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此类女性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分离早期干预的修复效果。方法:64例产后分离患者取自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早期医疗体操干预,每组32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离距离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力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产后分离采取早期医疗体操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缩短分离距离,提升力。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早期干预 早期医疗体操 腹直肌分离距离 腹直肌肌力
  • 简介:【摘要】总结既往经验发现松弛素与孕激素等的分泌、孕期产妇与胎儿的体重过度增加、高龄产妇、多次妊娠以及多胎妊娠等因素影响下会导致腹部肌肉无力以及弹性不足,均属于分离(DRA)形成的危险因素。由于DRA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形体美观度,对患者今后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妨碍,因此一旦发现,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西医与中医角度均可以找到改善DRA的有效措施,并且临床已经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得整体疗效发生一定增长。本文此次主要总结分析了DRA常用康复治疗措施与效果,期望能够对DRA合理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体疗效提升。

  • 标签: 腹直肌分离(DRA)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分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分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产后分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核心稳定性,能够更全面地恢复患者的腹部功能,值得参考。

  • 标签: 腹直肌生物电刺激 盆底康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分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分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产后分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核心稳定性,能够更全面地恢复患者的腹部功能,值得参考。

  • 标签: 腹直肌生物电刺激 盆底康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女性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χ2=476.15]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产后女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