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电刺激和针灸对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腹直肌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方式,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腹部肌肉群练,每日1次,连续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和治愈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腹直肌分离距离都有缩小,但是研究组缩短距离更多(P<0.05);研究组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总结既往经验发现松弛素与孕激素等的分泌、孕期产妇与胎儿的体重过度增加、高龄产妇、多次妊娠以及多胎妊娠等因素影响下会导致腹部肌肉无力以及弹性不足,均属于腹直肌分离(DRA)形成的危险因素。由于DRA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形体美观度,对患者今后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妨碍,因此一旦发现,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西医与中医角度均可以找到改善DRA的有效措施,并且临床已经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得整体疗效发生一定增长。本文此次主要总结分析了DRA常用康复治疗措施与效果,期望能够对DRA合理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体疗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使用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的康复疗效。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选择2021.03~2023.03在我院接受产后腹直肌诊治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进行诊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筋膜重整方式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患者双侧腹直肌间距、腹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双侧腹直肌间距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双侧腹直肌间距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腹围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SDS、SA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总满意率(96.67%)相对于对照组(80.00%)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3.33%)相对于对照组(73.33%)更高(P<0.05)。结论 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症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缩小腹直肌间距、降低患者腹围、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诊治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χ2=476.15]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DR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结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复查的300例产后6周的二胎产妇,于产后6、12个月随访,采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指诊断为DRA);产后12个月测量不良结果:采用徒手肌肉测试法行腹壁肌肉功能(力量和耐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价腰背部疼痛程度、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问卷-尿失禁简版(ICIQ-SF量表)评价尿失禁情况及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生命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R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产妇年龄(31.7±4.0)岁,两次均顺产者171例,顺产、剖宫产各1次者36例,两次均剖宫产者93例;双胎者10例,单胎者290例。DRA发生率,产后6周为51.7%(155/300),产后6个月为39.3%(116/295,失访5例),产后12个月为27.7%(80/289,失访6例)。产后12个月82例DRA、209例无DRA产妇年龄分别为(32.6±4.4)和(31.3±3.8)岁(t=2.53,P=0.01),孕期体重增加(15.6±4.6)和(14.6±4.5)kg(t=1.65,P=0.10),孕期腹围增加(28.8±6.7)和(26.5±5.8)cm(t=2.68,P=0.01),腹围比(1.41±0.10)和(1.38±0.08)(t=2.54,P=0.01),单胎者为72和209例、双胞胎者为8和2例(Z=-3.76,P<0.01),两次均顺产者34和131例、顺产和剖宫产各1次者10和25例、两次均剖宫产者36和53例(χ2=11.3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12个月DRA的相关因素显示,产妇年龄>35岁(P=0.03,OR=1.95,95%CI:1.08~4.28)、腹围比>1.5(P=0.04,OR=6.39,95%CI:1.16~47.63)、双胞胎(P<0.01,OR=17.88,95%CI:3.03~105.51)、两次均剖宫产(P=0.02,OR=2.06,95%CI:1.10~3.86)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产后12个月,DRA产妇的腹部肌肉力量(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27例、Ⅳ级50例)和耐力[19.5(15.3,30.8)s]均弱于无DRA产妇[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1例、Ⅳ级110例,Z=-3.62,P<0.01;50.0(30.5,61.0)s,Z=-8.91,P<0.01],腰背部疼痛重于无DRA产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3(13.3,28.9)比20.0(6.7,22.2)分,Z=-2.10,P=0.04],两者尿失禁发生率[18.8%(15/80)比14.5%(19/131)]、ICIQ-SF评分[均为0(0,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42;Z=-1.18,P=0.24);SF-36中生理健康领域得分较无DRA组产妇低[(70.0±12.7)与(75.9±12.4)分,t=-3.34,P<0.01],心理健康领域得分[(71.8±16.5)与(73.8±1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6)。结论二胎产妇产后DRA发生率较高。产妇年龄大、腹围比大、双胞胎、剖宫产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DRA可导致腹壁肌肉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及生命质量下降。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电刺激联合刮痧、针刺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疗效。方法: 2021 年 8 月-2022 年 12 月在我院就诊的 100 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刮痧+针刺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间隙及腹围均缩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联合刮痧、针刺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指测法和腹部高频超声进行DRA程度检测,统计DRA发生情况,分析腹部超声与指测法对于DRA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DRA产妇与非DRA产妇不同时期不同位置腹直肌间隔距离超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全部产妇中DRA总体发生率为57.67%(173/300);经产妇DRA发生率[73.38%(102/139)]显著高于初产妇[44.10%(71/160)](χ2=26.20,P < 0.001);剖宫产分娩产妇DRA发生率[68.52%(74/108)]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51.56%(99/192)](χ2=8.14,P=0.004)。腹部超声检查对于DR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9.42%、98.42%、99.00%)均显著高于指测法检测(80.35%、85.04%、82.33%)(χ2=34.61、15.00、49.23,均P < 0.001)。DRA产妇孕36周和产后2周不同位置腹直肌间隔距离均显著小于非DRA产妇(t=5.17~7.46,均P < 0.00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于产后DRA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