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言在新加坡各种族人口比率中,华人所占的比率大约保持在76%前后.这也因为有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政策[1].苦于华人国民的海外流失和少子化所引起的人口减少的新加坡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积极地接纳了以移民身分从香港来的高学力人员及其家属[2].其后,新加坡的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接纳了从中国到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留学并获得学位的中国人作为研究人员和专家.此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急速的经济发展不仅加快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而且加快了两国间人与文化的交流.1965年独立后极度警惕被称为"第三个中国"、使中国色彩淡薄而推行了各种政策的新加坡到了今天也为了与中国合作而大大改变了政策.现在,华人国家新加坡正掀起"中国化"(汉化)热潮.
简介:朱梅(MetteThun)主编的《超越唐人街———华人新移民与中国的全球发展》(BeyondChinatown:NewChineseMigrationandtheGlobalExpansionofChina)一书于2007年由NordicInstitutesofAsianStudies出版。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于2004年5月在丹麦召开了第五次会议(ISSCOV),该书是在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基础之上选编而成的。在前言中,朱梅概述了当代中国移民的情况。除前言外,全书共收入11篇论文,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由RonaldSkeldon的“海外华人:例外论的终结”和程希的“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两篇论文组成,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移民是普遍现象还是与众不同。第二部分探讨了移民的经济影响和侨居国的反应。该部分由四篇论文构成,分别是张秀明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其对青田的影响”、游俊豪的“侨乡的非传统化与复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和温州的个案研究”、AntonelllaCeccagno的“经济危机与禁止进口:处于十字路口的意大利华人”和洪玉华的“菲律宾中国新移民...
简介:改革开放后,北京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新移民。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类型,北京新移民可分为智力型移民、劳力型移民和经营型移民。北京的新移民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首先,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移民们落户北京存在很大的困难,由此难以产生身份认同感;其次,移民们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北京市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进而影响了心理认同感;再次,在价值观认同方面,新移民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难以理顺等问题。新移民面临的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他们对于北京的文化认同感。针对新移民存在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加强新移民的经济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和提供精神保障这三方面来着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