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组,分别采用阿奇霉素、舒普深、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剂、推拿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等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具体效果存在差异。阿奇霉素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方面,舒普深治疗小儿肺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安全。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小儿肺炎效果好,安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肺炎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双黄连口服剂治疗小儿肺炎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时间与恢复质量。推拿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肺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性高,效果好。结论: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多样,具体选择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流行病学提供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潜在严重的疾病,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在肺部感染中的比例有所上升,提示了病原谱的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特别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诊治策略。我们分析了50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估了临床表现、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模式。结果表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针对耐药性问题,本研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药敏测试的应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此外,我们还探讨了预防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提高对肺部感染的认识,特别是在病原学变化和耐药性问题方面,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方案对肛痈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内我院收治的肛痈患者68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各34例,对比两组护理后排便情况和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时,排便间隔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便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痈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减少尿潴留、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脑出血患者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下的临床效果,包括开颅手术、钻孔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小脑出血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组、钻孔组和神经内镜组,每组30例。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钻孔组采用钻孔手术,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和神经功能评分等干预效果。结果:神经内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颅组和钻孔组,且症状缓解率和神经功能评分最高。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在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势,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该术式。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疾病,但由于其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方案,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诊断,系统梳理了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面,以确保准确诊断。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我们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后,我们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维护。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方法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ENIS分型、AO分型及TLICS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统计了不同分型下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DENIS分型以B型(爆裂性骨折)最为常见,占45%(54例);AO分型以A型(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主,占52%(62例);TLICS分型结果显示,评分≥5分的患者占35%(42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在不同分型下均有一定应用,且预后效果与分型及治疗方案选择密切相关。结论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分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效果,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1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钙剂、维生素D和骨形成促进剂;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仅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骨密度测定、疼痛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为(65.4±5.8)岁,男性18例,女性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6.2±6.1)岁,男性20例,女性30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显著提高(从治疗前的-2.5±0.4提高至-1.8±0.3),对照组仅为-2.3±0.4(P<0.05)。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从治疗前的7.6±1.2下降至3.2±0.8,而对照组为5.4±1.1(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显著缩短(观察组为10.2±2.3周,对照组为13.6±3.1周,P<0.05)。结论:优化后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护理在蛇串疮(带状疱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在缓解疼痛和促进疱疹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护理干预。针灸治疗采用火针与毫针结合的序贯疗法。观察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及疱疹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疱疹消退时间和皮损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显示针灸护理能够加速疱疹的愈合过程。结论 针灸护理在蛇串疮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针灸护理,以提高蛇串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