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转移患者22例,复发转移率为25.9%,分析其术后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患者转移率为47.5%,≥40患者转移率为6.7%,年龄<40岁患者转移率高于≥40岁患者(P<0.05);患者肿瘤直径≥5cm转移率为51.9%,肿瘤直径<2cm转移率为8.7%,患者肿瘤直径≥5cm转移率高于直径<2cm患者(P<0.05);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1-3个的转移率为20.0%,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转移率为53.8%,均超过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癌抗原135阳性患者转移率为35.7%,癌抗原135阴性患者转移率为16.3%,癌抗原135阳性转移率高于癌抗原135阴性转移率(P<0.05),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肿瘤直径以及癌抗原135等因素有关,术后加强放化疗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术后转移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乳腺癌患者正规治疗后再发对侧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所收治4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CBC发生率的评估,采用Cox部分相关回归进行CBC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确诊为CBC患者18例,其总发病率为4.29%。5年CBC的发生率(1.43%)低于10年CBC的发生率(2.86%),且其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逐年升高。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提示,乳腺癌家族史、年龄≤45岁、病理学分型属于髓样癌且没有采取内分泌治疗是发生5年CBC和10年CBC的危险因素,且P<0.05;而化疗和放疗是发生CBC的非相关危险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45岁和放疗是发生5年CBC和10年CBC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5岁、病例学显示髓样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需要警惕CBC;初发患者应当进行内分泌治疗,而避免放疗来降低CBC发生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8月所收治的 80例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引起慢性疼痛的相关可能因素并记录。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与年龄、术前疼痛综合症、腋窝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急性疼痛密切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危险因素主要有低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急性疼痛等,因此,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方式与护理措施,控制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相关因素,用以减少其发生率,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怎样才能预防乳腺癌?想要预防乳腺癌,先要知晓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大于3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乳腺嚢性增生病等)、乳腺癌家族史、一侧乳腺癌病史、放射线暴露(包括既往胸壁放疗史)、从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雌激素替代疗法)、肥胖超重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纤维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等.
简介: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使用自然或加工合成的化学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一种预防措施。目前允许应用于临床的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芳香化酶抑制剂2类,故应积极采取措施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且兼顾较多数人群的预防药物。本文就6类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黄酮类化合物和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表及心理痛苦温度计(DT)进行问卷调查。结果DT显示90例患者中显著心理痛苦的有66人,占总人数的73.33%,而未出现显著心理痛苦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22.67%;患者年龄在36~45岁、已婚、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医疗费用自费、化疗前绝经等都为其心理痛苦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会产生心理痛苦,年龄因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与患者心理痛苦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可以成为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的干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