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新疆执行特殊任务的406名特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特警的16PF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了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和自律性五个因素没有差异外,其他因素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次元人格因素测试结果中显示67.9%的特警心理健康,12.5%的特警有较好成就,7.1%的特警创造力强;12.5%的特警有成功的希望。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新疆特警具有高乐群性、高聪慧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敏感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和低怀疑性、低实验性、低独立性等人格特质。但因工作性质特殊,他们也会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生活事件问卷(life event questionnaire)、青少年自杀倾向问卷(scale of adolescents' suicide tendency)进行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人格五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影响。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性别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3,t=-0.96,P>0.05),人格五因素中的责任心(β=-0.12,t=-4.06,P<0.01)、神经质(β=0.24,t=7.54,P<0.01)、宜人性(β=-0.15,t=-3.65,P<0.01)、外向性(β=-0.27,t=-8.56,P<0.01)、开放性(β=-0.12,t=-3.38,P<0.01)对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关系调节作用显著。高责任心、高宜人性、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的关系具有保护作用,高神经质是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关系的危险调节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五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倾向关系密切,人格五因素对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简介:量刑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从相对报应的刑罚观以及我国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定罪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社会危害性是行为的客观损害性与行为人的人格危险性相加的结果。在现行刑法体制下,人格因素作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影响定罪。随着人格测定技术的完善,人格因素将与犯罪构成形成二元化定罪的新路径。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的部分维度对215名高中教师进行了调查,其目的为学校从教师人格的成长方面进行素质培训提供理论基础。结果:(1)高中男教师在脆弱性、自我意识、谦虚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而在活动性、合群性、幻想及胜任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2)随着年龄增加,教师在冲动性维度得分呈递减趋势,且高、中、低年龄组之间得分两两差异显著;(3)焦虑、冲动性、过分自信及胜任维度在不同的教龄间有显著差异;(4)文科教师在审美、情感的人格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教师,而理科教师在思想及胜任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5)职称越高,其冲动性人格维度得分越低,且初级职称的教师在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6)班主任教师相对非班主任教师而言,其冲动性与活动性人格较为突出。结论:对不同教师群体的素质培训,要注重其不同人格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