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取各年级研究生252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理科研究生135人,文科研究生117人。最后收回问卷200份,占79.3%,其中有效问卷198份,占78.5%。在198名研究生中,文科98人,占49.4%,理科100人,占50.5%;男生132人,占66.6%,女生66人,占33.3%;历届生(指从工作单位考上的研究生)72人,占36.3%,应届生(指从本科生毕业后考上的研究生)126人,占63.6%。整个样本中性别与生源的比例与总体非常接近。由于我校是一所综合性院校,回答问卷的学生涉及研究生比较集中的17个系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具有预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CRRT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CRRT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常规、血生化、B型钠尿肽(BNP)、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CRRT治疗时间、血流速度、置换剂量、治疗结束后的净超滤量等指标,计算超滤速率以及30 d预后。将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和超滤为零的患者纳入超滤不耐受组,其余纳入正常超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正常超滤组(98例)与超滤不耐受组(13例)患者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岁):66.21±12.21比74.54±5.93,BNP(ng/L):1 617.57(755.00,2 296.25)比398.95(76.80,703.00),CVP(cmH2O,1 cmH2O=0.098 kPa):14.99±2.28比12.60±1.14,CRRT时间(h):23.71±11.48比14.51±8.99,净超滤量(mL):3 120.98(1 863.75,3 515.00)比793.85(0,1 125.00),超滤速率(mL/h):133.44(98.72,156.64)比68.47(0,105.2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对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年龄为0.734(0.626~0.842),BNP为0.868(0.776~0.960),CVP为0.846(0.757~0.935),CRRT时间为0.746(0.595~0.897),净超滤量为0.926(0.845~1.000),超滤速率为0.794(0.620~0.969)〕。此外,根据超滤速率截断值分组进一步比较显示,超滤速率≥99.50 mL/h组与<99.50 mL/h组在BNP、CVP和净超滤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和CVP对设置超滤速率≥99.50 mL/h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AUC和95%CI分别为0.716(0.604~0.828)、0.749(0.651~0.847),敏感度分别为70.0%、78.8%,特异度分别为35.5%、45.2%。结论CRRT治疗前,年龄、BNP和CVP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否易于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为缺铁性贫血,20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20例为溶血性贫血,又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检查,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改变,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溶血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MCH、MCHC、MCV以及RDW显著要低;溶血性贫血的MCH、RDW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CHC、MCV低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借助MCV、MCHC、RDW等指标对临床上出现贫血症状的患者进行贫血类型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部分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患者,采用胃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4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排空时间、通气时间、BMI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应采用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2例经手术确诊PAPVD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回顾性分析PAPVD的MSCTA特点,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进行比对,分析MSCTA与TTE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经手术证实,本组PAPVD包括心上型18例(56.3%)、心内型12例(37.5%)及心下型2例(6.2%)。MSCTA诊断30例、漏诊2例,检出率93.8%;TTE诊断23例、漏诊9例,检出率71.9%;MSCTA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的优势,MSCTA技术可直观显示异位的肺静脉数目、走行及汇合情况,对PAPVD的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当临床怀疑PAPVD,TTE检查阴性或不能确诊时,应结合MSCTA以防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