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所产生的促进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入本院产检的1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26.46±3.12)岁,观察组年龄(26.59±3.33)岁。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2.00%(1/50)、剖宫产发生率为4.00%(2/50)、会阴侧切率为6.00%(3/50)、下床活动时间为(26.79±3.78)h、恶露持续时间为(30.48±3.72)d、子宫复旧时间为(8.33±2.38)d、产后2 h出血量为(212.45±33.25)ml、首次哺乳时间为(3.07±1.3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体质量控制率为96.00%(48/50)、每天哺乳次数为(8.05±0.51)次、产后3 d泌乳量为(192.18±23.28)ml、母乳喂养率为88.00%(44/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孕妇体质量控制,降低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风险,督导产妇产后及时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恢复、恶露排除,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均采取6个月随访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结果实施ITHBC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评分、躯体症状、躯体活动程度、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HBC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健康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增强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意识,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抽选5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诊疗资料为研究主体参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临床统计。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例患者接受不同的干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比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对比自我管理能力,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施行的健康教育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则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有助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1-12月为期1年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觉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PEF三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可改善患者的自觉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状态,值得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乳腺癌患者整形保乳术中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整形保乳术治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0)及延续组(n=20),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患者给予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及延续组面对、回避、屈服及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SBC)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延续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本研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心脏病患者。将2023年6月~11月间住院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将2023年12月~2024年5月间住院手术的40例作为观察组,术后给予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个体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下床行走200m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个体化营养护理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下床行走200m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词汇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解读不断涌现的新词,可以探究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规律。本文基于“灰犀牛”一词展开讨论,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语境和新创意义“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事件”的产生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0年9月-2023年6月实行,在妇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76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生活质量、护理评价、尿潴留症状、护理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及相关生活指标评分监测中的改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体征状态、主观情绪的改善情况及监管下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尿潴留症状的消退速度及各个症状级别划分中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该护理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加速了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缓解,且体征状态改善明显,该护理模式下患者的预后生活得到更高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5月到2023年10月收诊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尿滞留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13.33%,有差异,(P=0.002<0.05)。结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生对患者安全影响比较大,将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应用其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有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应用在宫颈癌(CC)术后尿潴留(UR)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的57例CC术后UR患者,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29例,给予常规盆底肌康复护理)、观察组(纳入28例,给予基于ITHBC的盆底肌康复护理),评价组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残余尿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HSMSRS更高,残余尿量更少,P<0.05。结论:对CC术后UR患者实施基于ITHBC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可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残余尿量,有临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