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娱乐街夜幕之下城市的霓虹灯仿佛被低温冻结的空中烟火。年末的街头依旧充斥着日复一日忙碌而疲惫的人群,却在这种时候选择了淋漓的放纵。冰冷的空气中飘忽着隐约的酒气,被包夹在数个烧烤摊散发的熏烟中,像C市经久不散的雾霾一样笼罩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将街灯的光晕夜染上了一朵微醺的昏黄。回荡在街道上空歌舞厅的沉闷歌声,让站在街灯下的人也显得有些飘摇了。此时此刻就算是包间内的窗帘是完全打开的,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孤独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的早期筛查,对筛查后确诊及疑似孤独患儿进行专门治疗,实行早期干预。结果在进行早期干预后,确诊的9例孤独儿童显效8例,有效1例;语言迟缓、社交问题、象征行为问题等症状显著好转,未发展为孤独儿童。结论通过对孤独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孤独的发生,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诊断 早期干预
  • 简介:孤独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以通过游戏为载体开展个别游戏治疗,并且通过不断记录和改进,帮助他们学习模仿,发展互动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慢慢独立的开展游戏治疗,使患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孤独症 游戏治疗 模仿 个别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孤独儿童个体化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68例孤独儿童,按照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将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22.3±3.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43.3±4.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孤独患儿,康复治疗师根据患儿自身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康复训练 效果观察
  • 简介:音乐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孤独儿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的元素去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制定音乐治疗的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唱、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即兴演奏等,配合心理治疗多种方法的运用来帮助和治疗有需要的人。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孤独谱系障碍(ASD)与癫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SD患儿190例,采用自编问卷、儿童孤独评定量表孤独行为量表儿童ASD与癫癎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190例ASD患儿中,20例(10.5%)曾有癫癎发作,12例(6.3%)被诊断为癫癎。有癫癎发作的ASD儿童1岁前出现体格发育问题及听力问题的比例较无癫癎发作的ASD儿童显著增高(P〈0.05);被诊断为癫癎的患儿及正接受癫癎治疗的患儿1岁前出现体格发育问题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有癫癎发作的ASD儿童其感觉反应能力和行为能力较无癫癎发作的ASD儿童差(P〈0.05)。癫癎治疗对ASD儿童行为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儿童ASD与癫癎患病有显著关联,可根据儿童1岁前生长发育状况、感觉反应能力和行为能力及有无癫癎发作评估二者共患的可能性。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癫癎 生长发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儿童家长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的临床对照。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孤独患儿进行归纳总结,将符合我院入组条件的74例孤独患儿家属设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家长在患儿入院时和治疗4周时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时,两组家长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观察组家长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孤独患儿家长会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故观察家长的心理情绪变化以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家长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交障碍、兴趣单一、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点。AS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治愈的疗法,但是早期合理的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目前的治疗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可对其伴随症状辅以一些药物可有效的改善教育训练的效果。该文对目前针对ASD的教育训练及药物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教育训练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技术对孤独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ASD儿童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儿的触觉防御,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视听语言,社会适应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好转(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的前庭平衡,本体感觉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触觉防御,视听语言,社会适应的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对ASD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障碍有明确的改善作用,同时加上针刺治疗,在前庭平衡,本体感觉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针刺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统合
  • 简介:我国关于孤独儿童家庭教育的干预策略缺少本土化的研究,主要沿袭和套用西方的干预技术。该研究介绍了中国传统心性心理学中的内省的内涵,并探讨了以儒家经典为实现途径,运用内省来实施孤独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和价值,认为相比西方行为主义导向的干预方法,基于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的内省更有利于改善孤独儿童的核心障碍、实现孤独儿童的自我教育和还原孤独儿童家庭教育的常态。

  • 标签: 孤独症 家庭教育 内省
  • 简介:为了考察同伴介入法在干预学龄孤独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之跨情境的多基线设计,对一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9岁中度孤独儿童进行同伴介入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介入法能有效提升个案在社会交往中互动发起和互动回应的行为。此外,本研究为未来开展同伴介入的研究与实践干预提出实施建议。

  • 标签: 同伴介入法 孤独症 社会交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就医的孤独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劣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语言交流障碍有较为理想的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音乐 语言训练 儿童孤独症 语言交流障碍
  • 简介:孤独谱系障碍者的隐喻加工缺陷阻碍其充分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是其社交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对该问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认知和心理语言学两方面,包括该群体的心理理论缺损、弱中央统合、执行功能障碍等。近期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则进一步从脑功能、脑结构等方面指出,右脑缺陷、脑区之间信息沟通不良、白质发育异常等是该缺陷存在的神经生理机制。未来研究可对年龄范围加以拓展,还可借助“社会脑”、镜像神经元、分子生物学等视角加深对神经生理机制的探索。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隐喻加工 理论解释 神经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孤独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语言训练联合头针和单纯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孤独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其语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弧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障碍 头针 语言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训练对孤独患儿语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间孤独患儿80例;对照组40例仅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40例联合接受口腔训练。一年后应用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构音障碍测试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显效,20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10例患儿显效,22例患儿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二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腔训练可以提高孤独儿童的语言能力。

  • 标签: 孤独症 口腔训练
  • 简介:摘要孤独是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的病症,难以治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文章分析了孤独患儿母亲的心理特征表现,包括自责、负罪感、焦虑、抑郁等,以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患儿母亲情绪的影响,据此提出实施心理干预的要点。

  • 标签: 孤独症 心理特征 心理干预 影响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月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识别。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区5563名18月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婴幼儿孤独筛查表(CHAT)筛选疑为孤独谱系障碍的儿童,然后再用儿童孤独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评定量表(CARS)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进行临床诊断。结果5000名儿童中有5名儿童确诊为孤独谱系障碍,发病率为8.99/万,其中男孩4名,女孩1名,男孩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女孩(P<0.05)。通过观察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发现,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存在脑体积比普通儿童要更大、注意分离困难、接受性语言障碍、发声异常、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结论通过分析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症状,为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临床症状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力残疾评定中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评定的申请办理、换发第二代残疾证者中抽取30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应用WAIS-RC量表进行智力残疾鉴定,评估其智力检测结果、医师已评定的致残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医生评估的智力残疾等级主要包括二级、三级、四级,而无一级,其智商值在20~69范围内,平均智商值是(49.8±7.6),言语智商值是41~69,平均言语智商值是(53.8±9.1),操作智商值是36~69,平均操作智商值是(48.7±8.6);对本组医师评定智力残疾等级、智力检测结果实施一致性检验,P<0.01,可见两种评定结果一致性较高,而智力残疾轻重度与其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全量表智商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智商值越低,其残疾程度越严重。结论在智力残疾评定中辩证的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可为残疾等级评定提供客观指标,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智力残疾评定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等级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