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引入5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完成患者筛取,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7%-13%,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登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大约500万。然而,说起精神分裂症,很多人并不了解,不利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精神分裂症,更全面的认识一些精神分裂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选取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合心理理论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症组(n=40例)、中重症组(n=20例),汇总患者的各项资料,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病年龄<15岁、病程≥12月、发病次数≥2次、性格类型中性/内向、家庭结构单亲/重组、有家族史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水平中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理论中重症概率较高,发病年龄、病程、发病次数、性格类型、家庭结构、家族史均是影响因素,结合信息资料可筛选出中重症心理理论水平患者,可及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引导式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精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了我院的134例青少年精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7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还接受了引导式护理干预。此外,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我们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康复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干预后,试验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精神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认知功能。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并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B组(n=45);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 结果:A组、B组患者实施干预前MRSS、SDS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MRSS、SDS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患者(P<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加强患者的危险物品管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减少复发,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