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精神分症患者心理与行为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67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7名正常健康青少年的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母一惩罚、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一关心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一过度保护、母亲一关心理解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环境量表父母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低、父母健康状态差、父母关系不和、父母不良行为习惯、亲子关系差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家庭功能障碍,父母养育方式不当和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病发前驱症状比对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41±5.22)d;对照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83±5.7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分析,嫉妒妄想、伤人毁物、自杀行为存、自语自笑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接受PANSS评定得分情况,研究组患者总分为(75.82±6.63)分,对照组患者总分为(52.31±3.15)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成年首发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之间,存在少许差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引入5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完成患者筛取,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和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有精神病家族史40例占36.4%,其母孕期及婴幼儿期有害因素对中枢NS的损害不明显,家庭环境良好但家庭教育不当者49例占44.50%(49/110),内向性格80例占72.7%(80/110),临床表现以幻觉妄想为主,情感不稳定、易激惹,行为紊乱也较突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提示在儿童期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塑造一个良好性格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氯氮平组(30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并于入组前治疗后第1、2、4、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5.5%,有效率为86.2%,氯氮平组显效率为(68.9%),有效率为(89.6%),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结论阿立哌唑可有效应用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7例以首发精神症为主要表现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57例成人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家族病史、发病诱因、发病前的个性特点方面、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病程7.21±10.01月,对照组平均病程42.36±55.48月,对照组的病程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分别为20、15、22例,对照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分别为30、18、9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临床表现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不同,为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