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能够维持长期的病毒抑制,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约15%~30%的HIV-1感染者即使维持长期的病毒抑制,仍无法实现最佳的免疫重建,这些个体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者或免疫无应答者。免疫无应答者表现出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且艾滋病相关和非艾滋病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免疫应答者。本文对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机制以及干预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重建不良 发生机制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有9%~45%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尽管达到了病毒学抑制,但其CD4+T细胞数水平没有恢复,这些感染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或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免疫重建不良者发生AIDS和non-AIDS的风险更高,预期寿命更低,因此为感染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针对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机制,为评估疾病预后以及有针对性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免疫无应答者 CD4+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以HIV感染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情况及对免疫重建的影响,探讨内分泌代谢障碍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超过24个月HIV/AIDS患者100例(免疫重建不良组5和免疫重建良好组各50例),分析两组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结果ART后,两个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入组时升高,HIVRNA病毒载量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6.15±1.67)mmol/L较入组时升高(P<0.05);两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提高,且免疫重建不良组TG(2.23±1.55)mmol/L、HDL(1.92±0.94)mmol/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比免疫重建良好患者大。

  • 标签: ART 免疫重建不良 内分泌代谢 HIV/AIDS
  • 简介:摘 要: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的致死率显著下降,使其逐渐演变为一种慢性疾病。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患者无法从免疫功能重建中受益,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确切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概述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定义问题,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发病情况和潜在原因。旨在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免疫功能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我国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文章总结了针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抗体引起的irAE发病率、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探讨了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差别、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肿瘤医师对肿瘤irAE的识别和监控加以指导。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抑制蛋白质(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程序性死亡 1 受体 [PD-1] 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抗癌。目前,抗CTLA-4(易普利姆玛)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结受累的III期疾病。现在的数据表明,相当大比例 (20–50 + %) 的患者,即使是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在 ICI 治疗后仍存活数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ation syndrome,IRIS)是 HIV/AIDS患者启动 HAART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诊疗方案均不明确,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本文从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诊疗方案等方面对 IR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动态观察22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T淋转率(LTT-PHA),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及T细胞亚群水平。发现移植后LY,LTT-PHA,Ig及补体C3均有明显下降(P<0.01),T4细胞比例下降,T8细胞比例升高,T4/T8比值下降,同时发现补体C3在移植后3个月恢复,LTT-PHA,LY,T细胞亚群在6~12个月恢复正常。提示ABMT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而体液免疫恢复比细胞免疫恢复较快,在此期间适当给予支持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免疫功能重建 自体骨髓移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细胞程序性死亡(PD)-1和PD-2等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诱发了诸多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免疫不良反应(irAEs),其中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症状(Rh-irAEs)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Rh-irAEs的研究现状、特点和管理以及其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Rh-irAEs的识别和管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自身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风湿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成立到现在近一年的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应用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和肝脏不良反应,肺脏和心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致命。类固醇全身治疗是对抗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主要治疗手段,如对类固醇治疗没有反应,则需要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掌握irAE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常见类型及其治疗策略,可为ICI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并成为最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之一。但ICI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了T细胞耐受性,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IRAE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包括内分泌、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系统等,临床症状均不特异,尚无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出现。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需要积极治疗,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激素效果不佳可考虑免疫抑制剂,但目前最佳免疫抑制剂选择尚存争议。本综述概述了IRAE的流行病学及可能机制,以及一些有潜力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并介绍了几种免疫治疗相关脏器毒性及管理方法。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子月 刘华祯 姚卓然 杨华夏 张力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 临床细胞治疗研究室,成都 61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达到重新激发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效果,但会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irAEs的临床疾病谱复杂,目前的机制研究尚不深入,临床诊治中往往会借鉴传统风湿病的诊治经验。irAEs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警惕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效应的风险。本文从免疫学角度概述了介导irAEs的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当前可用的药物及有前景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以提供未来针对irAEs进行个性化治疗的解决方案。

  • 标签: 肿瘤 免疫机制 生物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其传播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麻疹疫苗,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因多种原因导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护理,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免疫接种水平.控制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我接种点2010年8月-9月份1900名8个月-4岁集中接种麻疹强化疫苗的儿童,进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表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受种着的个体差异,接种时的气温,接种人员的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麻疹强化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PD-1/PD-L1免疫疗法显著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选择。但是,临床应用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包括效率低下,收益有限以及缺乏准确的标记物。为了解决这些免疫疗法问题,我们正在开发更多新的免疫疗法模型和新的治疗靶标,它显示了前进的方向。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PD-1 PD-L1 联合治疗 自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