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LPRB),在兔肾实验中探讨该器械设计的合理性和阻断局部肾组织血流的效果。方法⑴设计。根据人、猪、兔肾血流均由中心向外周扇形流动的解剖特点,只要压迫肾脏中内侧肾组织,就可以阻断压迫区远端的血流。该器械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阻断器包括第一压迫臂、第二压迫臂及转轴,内置扭力弹簧使得这两个压迫臂的末端自动闭合,压迫臂的末端设置有压迫组件,其上设置有多个自适应压迫片。⑵制作。以钛合金材料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品。⑶实验。新西兰成年兔5只,麻醉后半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侧腹部切口,暴露肾脏,仅保留肾蒂血管。根据阻断血流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LPRB组以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阻断血流效果。检测LPRB夹持力,肉眼和病理观察夹持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结果LPRB已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D打印钛合金材料器械成品成功。实验中,该器械轻松打开放置和移除;两个压迫臂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固定;压迫臂可以根据夹闭部位的不同调整压迫臂的角度以适应之;自适应压迫片可以倾斜,与肾脏外形相吻合,具有自适应性;该器械压迫力度足够,止血彻底,肾实质钳夹与阻断肾蒂的止血效果相当。器械夹持力值平均为132 g。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确肾组织损伤。结论LPRB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使用安全,能够实现切除部分的局部止血,同时保证了其他部位的血流。但器械较大、自适应组件较硬的缺点今后需要改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肾部分切除术 肾部分血流阻断器 热缺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lisson鞘外血 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切除术中选用Pringle血流阻断法,观察组切除术中选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观察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患者术后肝功能、肠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阻断时间为(25.10±5.1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45±1.1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65±8.54)min、(14.85±1.28)d(t=3.378、8.650,均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90.36±120.19)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55.58±152.24)mL(t=5.181,P<0.05),术中输血率为21.62%(8/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5%(17/37)(χ2=4.893,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 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40.36±60.52)U/L、(145.69±42.18)U/L、(60.13±12.5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21±60.16)U/L、(212.53±40.21)U/L、(103.65±20.54)U/L(t=7.930、6.977、10.991,均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28.52±65.28)U/L、(44.26±12.85)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16±68.58)U/L、(466.36±40.29)U/L(t=7.815、3.179,均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的总胆红素分别为(28.58±5.24)μmol/L、(20.30±5.10)μmol/L,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32±10.26)μmol/L、(26.08±5.68)μmol/L(t=7.783、4.606,均P<0.05),术后1 d的白蛋白水平为(34.65±2.42)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2±2.23)g/L(t=6.525,均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4.28±2.10)h、(29.21±5.10)h、(54.20±5.69)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65±2.16)h、(33.25±5.47)h、(59.85±5.87)h(t=4.783、3.286、4.204,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4%(13/37)(χ2=4.698,P<0.05)。结论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在出血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康复速度加快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效果,应用优势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试验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LPRB),在兔肾实验中探讨该器械设计的合理性和阻断局部肾组织血流的效果。方法⑴设计。根据人、猪、兔肾血流均由中心向外周扇形流动的解剖特点,只要压迫肾脏中内侧肾组织,就可以阻断压迫区远端的血流。该器械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阻断器包括第一压迫臂、第二压迫臂及转轴,内置扭力弹簧使得这两个压迫臂的末端自动闭合,压迫臂的末端设置有压迫组件,其上设置有多个自适应压迫片。⑵制作。以钛合金材料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品。⑶实验。新西兰成年兔5只,麻醉后半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侧腹部切口,暴露肾脏,仅保留肾蒂血管。根据阻断血流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LPRB组以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阻断血流效果。检测LPRB夹持力,肉眼和病理观察夹持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结果LPRB已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D打印钛合金材料器械成品成功。实验中,该器械轻松打开放置和移除;两个压迫臂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固定;压迫臂可以根据夹闭部位的不同调整压迫臂的角度以适应之;自适应压迫片可以倾斜,与肾脏外形相吻合,具有自适应性;该器械压迫力度足够,止血彻底,肾实质钳夹与阻断肾蒂的止血效果相当。器械夹持力值平均为132 g。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确肾组织损伤。结论LPRB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使用安全,能够实现切除部分的局部止血,同时保证了其他部位的血流。但器械较大、自适应组件较硬的缺点今后需要改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肾部分切除术 肾部分血流阻断器 热缺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在机器人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采用机器人行切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的方式不同分为下下腔静脉阻断组(8例)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6例)。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9岁(范围:20~56岁) ;低中心静脉压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53岁(范围:38~69岁)。通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输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肾功能变化等。结果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M(QR)]为200(220) ml(范围:100~400 ml),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50(800) ml(范围:100~2 000 ml)(Z=-2.169,P=0.030)。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第一阻断时间为24(18)min,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29(20)min,低中心静脉压组第一阻断时间为23(23)min,两组第一阻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3,P=0.747)。下下腔静脉阻断组无术中输血病例,低中心静脉压组术中输血5例,输血量1.5(1.5)U,两组输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术中阻断下下腔静脉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由(88.6±4.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67.4±3.8)mmHg,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2.4±3.3)mmHg(t=2.315,P=0.00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中,可通过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控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机器人 肝切除术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左半切除术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阻断法的鞘内组(n=2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鞘外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鞘内组(P=0.001)。本研究说明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左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较鞘内解剖阻断法手术时间明显减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直方图分析定量评估兔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将10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四氯化碳诱导的LF组(80只)和健康对照组(20只),并进行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成像。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肝胆期感兴趣区获取直方图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峰度、不均质性、熵值和百分位数(nth)。以病理结果为对照,通过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不同LF分期的参数值差异。结果共纳入84只实验兔,F0、F1、F2、F3、F4期各有18、17、17、18、14只。直方图参数值不均质性(r=0.809)、90th (r=0.718)、75th (r=0.645)、熵值(r=0.546)、中位数(r=0.425)和峰度(r=0.305)与LF进展呈明显正相关。不均质性、90th、75th、熵值可有效鉴别诊断正常(F0)、早期(F1~F2)及晚期(F3~F4) LF。参数值不均质性鉴别诊断LF的价值最高,诊断F0与F1~F4、F0与F1~F2、F1~F2与F3~F4、F0与F3~F4的AUC值分别为0.87、0.77、0.90、0.97。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直方图分析对诊断LF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肝胆期 直方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门胆管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 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的左半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的右半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术中的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的需同时行动脉和PVRR的PHC切除术,特别是需行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的PHC切除术是可行的。

  • 标签: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KA抑制剂H89是否能够阻断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通过腹腔注射APAP诱导小鼠发生急性损伤。在观察H89是否能够阻断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先给予H89 (10mg/kg,ip),cilostazol(20mg/kg,ip)连续三天,其中H89提前2小时给,第四天提前2小时给H89,之后同时给Cilostazol和APAP,分别20mg/kg,300mg/kg,12小时后杀鼠取血取检测。我们检测了药物腹腔注射后12h小鼠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小鼠组织中H2O2水平,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我们对各组小鼠组织进行了HE染色,并镜下观察。结果:西洛他唑对APAP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有显著降低作用,但H89无法逆转此种作用,西洛他唑对APAP引起的组织H2O2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H89无法阻断其作用,西洛他唑对APAP引起的组织中炎症因子IL-1和IL-6 mRNA水平升高有降低作用,H89无法逆转此作用。结论: 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保护作用不能被PKA抑制剂H89所阻断,故而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可以激活PKA无关。

  • 标签: H89 阻断 西洛他唑 APAP 急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技术在肾癌伴Mayo Ⅱ~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肾癌合并Mayo Ⅱ~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6)(45~74)岁。术前均行泌尿系CTU或MRU检查、腔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肿瘤位于左侧8例,右侧17例。肿瘤长径中位值7(3.6~12.1)cm。癌栓Mayo分级: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17例。伴远处转移7例,分别为肺转移6例,骨转移1例。经多学科会诊(MDT)后制订手术方案,根治性肾切除术19例,减瘤性肾切除术6例,均行经腹腔开放手术入路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术中采用游离技术进行右半门游离,即将肝脏周围的韧带完全游离,打开肾间隙,充分游离肝脏裸区,显露上下腔静脉、下下腔静脉以及后下腔静脉侧壁。对于Mayo Ⅳ级癌栓,11例采用不开胸游离膈肌取栓法,6例联合心脏外科行开胸体外循环取栓法。结果本组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值444(258~694)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2 000(250~10 000)ml,输悬浮红细胞中位值1 300(400~10 400)ml。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10(4~25)d。术后并发症15例(60%),包括:损伤8例,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肾损伤4例,贫血3例,感染3例,血栓形成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采用游离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可有效控制下腔静脉出血,有助于安全切除肿瘤,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癌,肾细胞 静脉癌栓 肝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管理的116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为主要对象,根据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在孕晚期28周开始单一用药+剖官产+人工喂养,观察组在孕早期纳入管理+人工喂养+联合用药综合干预措施,比较阻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及时发现率更高,终止妊娠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的组织样本,其中12份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NASH样本,12份为血管瘤边缘的正常组织样本,分别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甘油三酯水平。将野生型和NLRP3-/-C57BL/6小鼠分别饲喂正常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持续8周。将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MCC950 NASH组、0.9%氯化钠NASH组、MCC950组和0.9%氯化钠组共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MCD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MCD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持续8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IL-1β和甘油三酯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从野生型和NLRP3-/- C57BL/6小鼠肝脏中分离并培养原代库普弗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棕榈酸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SH患者组织样本中的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样本(P均<0.05)。NASH小鼠较正常饲料喂养的小鼠肝细胞中NASH形成明显,有较多的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细胞浸润。NASH小鼠组织的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P均<0.05);血清ALT、AST、IL-1β水平,以及FAA含量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P均<0.05)。NLRP3-/-NASH小鼠血清ALT、AST、IL-1β、IL-18水平均低于野生型NASH小鼠(P均<0.05)。野生型MCC950 NASH组小鼠血清ALT水平,组织ASC、caspase-1、IL-1β表达,以及组织纤维化程度均低于野生型0.9%氯化钠NASH组小鼠(P均<0.05)。棕榈酸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库普弗细胞中的NLRP3、ASC、caspase-1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IL-1β和IL-18的分泌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但NLRP3-/-小鼠库普弗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受棕榈酸处理的影响。结论阻断NLRP3基因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损伤和纤维化,阻止NASH的发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MCC950 Caspase-1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4D Flow)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体血流定量成像技术。4D Flow MRI不仅可以实时测量一个心动周期内的三维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结合后处理方法获取可视化的血流方向及流场信息。目前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心脏、主动脉、肺动脉及颈动脉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在颅内动脉血流成像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4D Flow MRI的成像原理、图像分析方法以及其在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最新科研进展,旨在对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进展进行全面评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四维血流成像 颅内血管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动物实验,比较常规DIEP皮瓣及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的疗效,从而得到Flow-through后对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便指导临床工作,同时有效地推动重建机理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健康的SD大鼠20只,进行随机分配为A、B两组,每组10只。①A组为常规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予以常规结扎。以此模拟常规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②B组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不予以结扎。以此模拟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游离移植,既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修复主要动脉缺损重建患肢血液循环。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于皮穿支供血进行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 h,1 d,3 d,5 d,7 d,2周,3周血流参数;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测量皮瓣血流灌注值(PU)。结果 :两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比较: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成活面积A组(49.62± 0.81) cm2,B组(50.21± 0.64)cm2。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穿支点射血分数较常规DIEP皮瓣降低,同时皮瓣灌注量略减少,但灌注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反而有利于皮瓣成活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血流桥接式在增加皮瓣成活质量同时,重建了远端的血液循环,达到了一举两得双重效果。

  • 标签: SD大鼠,DIEP皮瓣,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成活面积及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右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毒治疗策略,寻求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免疫接种 抗病毒治疗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临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