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兰尼碱受体2(RyR2)是调节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的重要离子通道蛋白,RyR2的磷酸化在生理条件下调节心肌细胞肌浆网Ca2+储存和释放过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RyR2基因突变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RyR2磷酸化异常引发的钙泄漏是CPVT发作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的RyR2突变对RyR2磷酸化的影响不同。本文综述了RyR2磷酸化异常在CPVT中的病理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简介:摘要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耐药而复发转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HER-2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即使两药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这可能是HER-2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所导致,因此HER-2受体胞外、胞内及其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多重抑制,及HER-2和HR的双重阻断,更有利于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不仅能抑制HER-1、HER-2和HER-4受体磷酸化,还可以阻断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的下游信号传导。在强化辅助治疗研究中已证实,奈拉替尼可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HR阳性HER-2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奈拉替尼也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尚缺乏奈拉替尼治疗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相关数据。与奈拉替尼类似的小分子HER抑制剂拉帕替尼,在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鉴于奈拉替尼较拉帕替尼更优的作用机制,其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简介:摘要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耐药而复发转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HER-2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即使两药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这可能是HER-2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所导致,因此HER-2受体胞外、胞内及其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多重抑制,及HER-2和HR的双重阻断,更有利于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不仅能抑制HER-1、HER-2和HER-4受体磷酸化,还可以阻断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的下游信号传导。在强化辅助治疗研究中已证实,奈拉替尼可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HR阳性HER-2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奈拉替尼也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尚缺乏奈拉替尼治疗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相关数据。与奈拉替尼类似的小分子HER抑制剂拉帕替尼,在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鉴于奈拉替尼较拉帕替尼更优的作用机制,其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控尿能力及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内置入未注水球囊尿管,模型组大鼠行阴道内球囊扩张制作SUI模型,电针组大鼠待阴道内球囊扩张建模成功后,对其三阴交穴给予电针刺激。经1周干预后,3组大鼠均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腹压漏尿点压(LPP)测定,并同步进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描记。另外本研究还分别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脊髓L6-S1节段NMDA受体及α2受体表达变化。结果3组大鼠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压LP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压LPP显著提高(P<0.05),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6-S1脊髓节段NMDA、α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阴道球囊扩张是制作SUI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在改善SUI模型大鼠控尿能力同时,还不会影响大鼠正常排尿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NMDA及α2受体水平、增强尿道外括约肌活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0例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治疗组(30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和联合治疗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6个月总生存(OS)率。结果吉非替尼治疗组临床控制率高于联合治疗组[76.7%(23/30)比50.0%(15/30),χ2=4.593,P=0.032]。两组治疗前CEA、CYFRA21-1、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吉非替尼治疗组CEA、CYFRA21-1、NSE水平分别为(902±41)μg/L、(3.1±0.4)ng/ml、(17.7±2.3)ng/ml,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99±51)μg/L、(4.0±0.5)ng/ml、(19.4±3.1)ng/ml,吉非替尼治疗组均低于联合治疗组(t=7.441,P<0.01;t=7.459,P<0.01;t=2.486,P=0.016)。两组治疗后CEA、CYFRA21-1、NS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疹、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7%(8/30)比23.3%(7/30),χ2=0.089,P=0.766;16.7%(5/30)比13.3%(4/30),χ2=0.131,P=0.718);30.0%(9/30)比26.7%(8/30),χ2=0.082,P=0.774;10.0%(3/30)比13.3%(4/30),χ2=0.162,P=0.688]。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OS率为93.3%,联合治疗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228)。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可增强抗肿瘤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P2X7受体是以三磷酸腺苷(ATP)为配体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多种免疫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其激活后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P2X7受体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并在结肠癌的进展中发挥抑癌和促癌双重作用。P2X7受体被细胞外的ATP激活后,可通过多种机制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另外,P2X7受体还能促进结肠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了解P2X7受体的激活及其效应机制对于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和生长抑素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在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及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和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和UMB4),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难治性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中SSTR2及SSTR5的表达,再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使用GraphPad Prism(V. 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均可见SSTR2和SSTR5的散在表达,81.25%(13/16)的催乳素腺瘤病例样本中检测到SSTR5的表达,相反仅3例肿瘤标本检测到散在的SSTR2的免疫反应性,其中1例为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混合型多激素腺瘤;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免疫组化的结果,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提示正常垂体组织中催乳素细胞并不表达SSTR2,但有SSTR5的表达。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SSTR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女性SSTR5 IRS 0.31±0.07比男性SSTR5 IRS 0.38±0.16,t=0.47,P>0.05)、肿瘤大小(R2=0.009,F=0.133,P>0.05)、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R2=0.026,F=0.348,P>0.05)、肿瘤Ki-67增殖指数(R2=0.060,F=0.887,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垂体催乳素腺瘤高表达SSTR5,第2代生长抑素类似物帕瑞肽有助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型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替代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各段肠壁内神经导向因子-2(SLIT-2)及受体(ROBO-1)的表达、分布,探讨其在HSCR发病中的作用关系。方法30例结肠标本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HSCR患者,根据术中结肠形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正常段组(n=30)、移行段组(n=30)和痉挛段组(n=3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SLIT-2和ROBO-1在各组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LIT-2和ROBO-1在痉挛段组中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53.767±14.395和42.933±14.034,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89.667±14.822和93.867±15.874;126.733±9.770和119.674±12.933,t=11.437、6.902,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IT-2及ROBO-1蛋白在痉挛段组肠管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8±0.086和0.225±0.069,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0.541±0.085和0.392±0.081;0.702±0.123和0.634±0.081,t=5.532、8.622,P<0.05)。(3)RT-qPCR结果显示SLIT-2及ROBO-1 mRNA在痉挛段组肠管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4±0.159和0.477±0.169,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0.749±0.162和0.663±0.175;0.914±0.146和0.834±0.116,t=4.128、8.624,P<0.05),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结论SLIT-2和ROBO-1在HSCR痉挛段肠管的表达量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组,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过程,并可能与HSCR的发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门控嵌合抗原受体T(smgCAR-T)细胞系统并在体外验证其抗肿瘤和可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基因全长合成和磷酸钙转染法构建smgCAR-T及其阳性(CAR+-T)和阴性(CAR--T)对照细胞。同时构建表达VEGFR2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A38VEGFR2+)。验证并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再体外验证CAR-T细胞靶向结合能力。在不同的效靶比下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γ的浓度来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分泌功能,用乳酸脱氢酶浓度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证实CAR-T细胞和靶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CAR+-T细胞+MCA38VEGFR2+组具有最强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在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组中,随着C16-(S)-3-甲基吲哚雷帕霉素(Rapalog)滴度升高靶细胞杀伤率逐渐升高;当Rapalog为40 nmol/L时杀伤率达到最大值,为(66.25±13.20)%。分别向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细胞组(A和B组)加入40 nmol/L的Rapalog后,在24 h时可观察到两组杀伤率出现同步升高[(44.25±6.24)%比(49.25±5.56)%,t=1.1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换培养基后,再次添加了Rapalog的A组中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率升高明显;而未再次添加Rapalog的B组中靶细胞杀伤率升高缓慢;此时,A和B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0±3.16)%比(56.50±6.61)%,t=8.873,P<0.01]。结论构建的smgCAR-T细胞在体外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受小分子化合物Rapalog的可逆调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基因过表达与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制备稳定细胞系:慢病毒LV5阴性对照细胞系LV5-NC、慢病毒LV5CB2R基因过表达细胞系LV5-CB2R-OE(OE)。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种细胞系分别分为3组(n=18):对照组(LV5-NC-C组、OE-C组)、LPS/ATP组(LV5-NC-LPS/ATP组、OE-LPS/ATP组)和CB2R特异性激动剂HU308组(LV5-NC-HU308组、OE-HU308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LPS/ATP组先加入终浓度为0.5 μg/ml LPS孵育5 h后,加入5 mmol/L的ATP孵育1 h。LPS/ATP+HU308组加入终浓度为0.5 μg/ml的LPS和10 μmol/L的HU308共孵育5 h,再给予浓度为5 mmol/L的ATP孵育1 h。采用RT-PCR法检测CB2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表达,釆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IL-18和IL-1β的浓度。结果2种细胞系中与对照组比较,LPS/ATP组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表达上调,IL-18和IL-1β浓度升高(P<0.05);与LPS/ATP组比较,HU308组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表达下调,IL-18和IL-1β浓度降低(P<0.05)。V5-NC-C组与OE-C组比较、LV5-NC-LPS/ATP组与OE-LPS/ATP组比较、LV5-NC-HU308组与OE-HU308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2R基因过表达并不能有效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发生,只有激活CB2R才可抑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2A受体(A2A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假手术组(SG组,n=60)、慢性低灌注组(CG组,n=60)、慢性低灌注加A2AR抑制剂组(IG组,n=30)和慢性低灌注加A2AR激动剂组(AG组,n=30)4组,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4、8周3个亚组,其中SG和CG组每个亚组20只,IG组和AG组每个亚组10只。CG组、IG组、AG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建模1 h后IG组和AG组分别用A2AR抑制剂(2 mg/kg)和激动剂(0.5 mg/kg)腹腔注射,CG组和SG组予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到各组观察终点。4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4、8周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对比各组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SG和CG组10只大鼠处死后取胼胝体,另外10只大鼠和IG、AG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成冠状面切片。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4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SG和CG组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中A2AR、DNA甲基转移酶(DNMTs)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胼胝体中A2AR、DNMTs mRNA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测序法PCR(BSP)检测A2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结果(1)水迷宫实验:S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5.12±2.47)s、(37.64±1.59)s、(34.56±1.80)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2.6±0.89)次、(2.6±0.54)次、(3.2±0.83)次;C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9.58±0.82)s、(39.28±2.76)s、(42.44±2.84)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4)次、(1.4±0.54)次、(1.6±0.55)次;I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41.56±2.29)s、(44.26±1.60)s、(44.32±2.37)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5)次、(1.0±0.71)次、(1.4±0.89)次;A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7.64±2.41)s、(37.34±2.36)s、(39.24±1.73)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8±0.45)次、(1.6±0.55)次、(1.8±0.83)次。SG、CG、IG组随低灌注时间延长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G组内不同时间点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在术后2、4、8周时明显增加,AG组在术后2、8周时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CG组比较,不同时间点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均明显增加,AG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G组内随时间延长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IG、AG组内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AG组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G组、IG组、AG组两两比较,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大鼠脑组织Kluver-Barrera染色结果显示:SG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空泡形成,神经纤维髓鞘完整。与SG组相比,CG组、IG组、AG组大鼠神经纤维变得疏松,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局部出现空泡,且随着慢灌注时间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与CG组相比,IG组神经纤维变得更加疏松,纤维排列紊乱,空泡增加;AG神经纤维变得紧密,紊乱程度有所降低,空泡减少。(3)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A2AR和DNMTs蛋白相对表达量:组内比较,CG组A2AR、DNMT3a、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G组各项指标和CG组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2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术后2、4、8周DNMT1、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术后2、4周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qPCR检测胼胝体DNMTs mRNA表达水平:组内比较,CG组术后2、4、8周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2AR、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SG组DNMT1 mRNA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A2AR、DNMT3a、DNMT3b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2A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BSP检测甲基化水平:CG组在CpG12位点出现明显G锋,而SG组则转化为A锋。CG组甲基化位点比例15.83%(19/120)明显高于SG组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4, P<0.01)。结论A2AR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其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介导脑白质损伤,A2AR表达下调可能与A2AR DN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增强有关。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理念逐渐趋向精准化。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70%,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以突破此类患者面临的传统治疗瓶颈意义重大。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进入临床应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之后,这类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预后也随之获得突破性改善。文章从基础药理机制出发,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数据,就将来如何在临床实现精准化用药以及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
简介:摘要CDK4/6抑制剂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模式带来革新。全球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阿贝西利。对于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氟维司群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治疗均可大幅度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可控。鉴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刚开始起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系统性介绍CDK4/6抑制剂的药理学特征、用药监测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CDK4/6抑制剂药物的认知,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