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兰尼碱受体2(RyR2)是调节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的重要离子通道蛋白,RyR2的磷酸化在生理条件下调节心肌细胞肌浆网Ca2+储存和释放过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RyR2基因突变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RyR2磷酸化异常引发的钙泄漏是CPVT发作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的RyR2突变对RyR2磷酸化的影响不同。本文综述了RyR2磷酸化异常在CPVT中的病理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简介:摘要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耐药而复发转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HER-2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即使两药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这可能是HER-2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所导致,因此HER-2受体胞外、胞内及其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多重抑制,及HER-2和HR的双重阻断,更有利于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不仅能抑制HER-1、HER-2和HER-4受体磷酸化,还可以阻断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的下游信号传导。在强化辅助治疗研究中已证实,奈拉替尼可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HR阳性HER-2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奈拉替尼也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尚缺乏奈拉替尼治疗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相关数据。与奈拉替尼类似的小分子HER抑制剂拉帕替尼,在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鉴于奈拉替尼较拉帕替尼更优的作用机制,其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简介:摘要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耐药而复发转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HER-2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即使两药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这可能是HER-2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所导致,因此HER-2受体胞外、胞内及其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多重抑制,及HER-2和HR的双重阻断,更有利于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不仅能抑制HER-1、HER-2和HER-4受体磷酸化,还可以阻断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的下游信号传导。在强化辅助治疗研究中已证实,奈拉替尼可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HR阳性HER-2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奈拉替尼也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尚缺乏奈拉替尼治疗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相关数据。与奈拉替尼类似的小分子HER抑制剂拉帕替尼,在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鉴于奈拉替尼较拉帕替尼更优的作用机制,其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简介:摘要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M1-AChR、M2-AChR在抗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涉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等脑区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子的释放等,同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acid,AMPA)通路的激活在M2-AChR介导的抗抑郁效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以及各类M-AChR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于探究,这也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东莨菪碱,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药物的量效曲线和副作用耐受性等会更加明确,相信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月龄,以频繁成簇抽搐发作起病,予地西泮、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无效,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起病第4天因癫痫持续状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出现嗜睡、意识模糊、不能认人、不自主动作、偶兴奋尖叫、夜间睡眠时间减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化,监测到频繁后头部起源的临床发作及电发作,脑脊液抗AMPA2受体IgG抗体阳性,诊断抗AMPA2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免疫治疗,加用拉考沙胺并减停丙戊酸后抽搐缓解,意识转清。临床上以频繁局灶抽搐发作伴有意识水平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婴儿,应注意鉴别抗AMPA2受体脑炎,尽早启用免疫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2005年首次被报道, 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是由抗 NMDA受体抗体介导,因而得名。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额叶等边缘系统,并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神经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抗 NMDA受体抗体,可确诊本病。且与卵巢畸胎瘤有良好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为更好的了解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展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