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政治史、科举制度史的角度讨论《孟子》在两宋的地位变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的问题。特别关注熙宁四年变法以後的历次政治变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梳理两宋科举正经、制度的演变,对南宋绍兴六年始实行的以“六”为正经、以《论语》、《孟子》等为的制度作了考证。本文认为《孟子》上升为影响到其他诸的沉浮,而经学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自汉武帝以来至两宋,总是与政治、改革相关联的。

  • 标签: 《孟子》 熙宁变法 兼经 南宋六经
  • 简介:《山海》是以、注合刊本的形式流传的,因此,考察《山海》版本可以按不同注家的版本作出分类介绍;因为有《山海》部分经文的大型注本,也可按"全注本""、非全注本"作出分类介绍。

  • 标签: 《山海经》 《山海经》版本 《山海经》非全经注古本
  • 简介: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 标签: 《周易》 易象 《象传》 《象经》 《说卦》
  • 简介:《老子》既非本来就称《道德》,也非称于西汉之末或司马迁之后、刘向之前.从《史记》、《汉书》等书的记载看,窦太后十分喜好老子,而且窦太后的政治影响还十分巨大,景帝也不排斥《老子》,再加上北大简《老子》已有“上”、“下”之称,而北大简《老子》大致抄写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景帝时期《老子》称的传统说法是十分可信的.《老子》在西汉前期地位十分尊崇,至景帝时更是得以称“”,达到顶峰,武帝之后虽然“尊儒”,《老子》已经失去利禄之路了,但《老子》并未湮没无闻,通过儒生的研习用以补充官方经学以及一些不需要通过《老子》来谋求利禄的人的研习,《老子》仍然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

  • 标签: 《老子》 称经 景帝 窦太后 利禄
  • 简介:本文考察了《周易》古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古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古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一——“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 标签: 《周易》古经 解释原则 《离》卦 《兑》卦 “说”
  • 简介:《山海的文化寻踪》在探索史前宇宙观及其背景、原型方面很有成绩,但也有拘泥或失误之处。说“汤谷:归虚:大壑:沃焦”同一,不合宇宙海终始循环的神话想象。由于缺乏田野作业经验,对神话地名的母型判断或误,例如忽略羌人的文化及圣地。中国人冥界及其通道出自羌人据实地的构想,与“大瀛海”无干。

  • 标签: 山海经 文化 太阳 田野作业 宇宙观 中国人
  • 简介:唐释慧琳《一切音义》中有5条转注材料同时注明了会意的性质。转注字的特点是:(1)构件组合关系的历时性;(2)意义的继承性;(3)结构类型的形声化。标识会意是《说文》影响慧琳的结果,标识转注是慧琳自己的主张。

  • 标签: 慧琳 一切经音义 转注 会意
  • 简介: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去年于中国杭州召开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而形成的《普陀山宣言》提出“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理念,可谓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老子《道德》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慈俭不争、上善若水、抱朴少私等和谐智慧,对人性的提升、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均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和谐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佛法 世界佛教论坛 世界和平
  • 简介:摘要:“兰文化”是将中国兰看作君子美德象征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第一个赋予了中国兰人格化的内涵,奠定了兰文化的主基调。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之喻进一步强调了兰代表的高洁君子品德,将兰文化进一步推向了高峰。宋人黄庭坚为先秦的兰文化进行了总结和诠释,并一直影响至今。然而由于古籍中“兰”共有两类,故前人在辨析《离骚》所赞兰的种类时产生了分歧,笔者从古兰之名、能否韧索、生长环境、外观特点和播种特征五个层面为证明古兰当为中国兰进行了论证。

  • 标签: 兰文化 中国兰 《离骚》 君子美德
  • 简介:南京图书馆发现的陈三立《文录》抄本,与范当世致陈三立书函所论不大可能是同一文稿,范当世书函所论即吴汝纶评点本。陈三立早期文稿《七竹居杂记》残本仍存於天壤之间。

  • 标签: 陈三立 南图《文录》 《七竹居杂记》 流传
  • 简介:孔广林既是著名经学家,又是圣裔剧作家,其精研经学的学术思维对其戏剧创作有很大影响。首先,创作态度上,体现为特殊的'游戏心态':他既把编剧视为'翰墨游戏',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进行创作,精研音律形式,南北曲长。其次,剧作题材上,以立足于女性、家庭的伦理题材为主,体现出依靠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和谐的家庭、社会秩序的理想。再次,基于其精研《周易》等经学的学术背景,在剧作情节安排上,体现了求全求圆、由离到合、周而复始等哲学思想。

  • 标签: 经学思维 孔广林 剧作 伦理 哲学
  • 简介:一、六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标签: 六经 熊十力 量论 禅宗 知识类型 《庄子》
  • 简介:呼请神祗名讳以治病,在战国时应已存在,唯彼时所存思者为身外神。而存思身神名讳的,则似始于汉纬,本用以治病,至上清派而用以修仙。上清派认为身神有大小尊卑之别,且身中有一神,外界即有一神与之呼应。上清派的特色在于,观想身中神祗,使外神与内神相合为一.而达炼形易质,长生不死的目的。

  • 标签: 上清经 名讳 源起 道教 法门 修炼
  • 简介:宗教音乐在研究中往往被提升或贬抑到一种不太实事求是的位置,因此在对宗教音乐本质的探讨中经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切实际的偏差。本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史观,面对宗教音乐这个无法回避的音乐历史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对于揭示宗教音乐本质的真面目有着积极的意义。宗教音乐体裁的形成,最早起自宗教仪式的需要。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和宗教领域内部的多次改革运动,宗教音乐体裁风格的演化逐步脱离了仪式的需要而更多地取决于宗教观念

  • 标签: 宗教音乐 布里顿 改革运动 间奏 三全音 赋格曲
  • 简介:针对异化翻译与直译在本质上相同的观点,本文指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与直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的体系来看,其联系表现在:1)异化翻译观起源于新直译论;2)直译是实践异化翻译的重要话语策略。其区别体现在:1)就理论范畴而言,异化翻译属于翻译伦理的范畴,而直译属于翻译方法的范畴;2)就翻译标准而言,异化翻译可以偏离忠实,而直译是以忠实为基础;3)就翻译实践而言,异化翻译还包含了除直译以外的话语策略。另外,异化翻译与直译的区别还必须考虑文化语境的差异。

  • 标签: 异化翻译 直译 翻译伦理 话语策略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一)和,闯入的陌生人和令多数人觉得陌生,即使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也未必有所详闻,最早的记载源自名为《和故事》的著作,作者是圣迭戈加来斯群岛的威廉·汉森博士[注释一],是中美洲岛国中唯一的汉学家。《和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名叫许虞,威廉·汉森博士以此人作为整个文本的第一主体,描述中国古城的草蛇灰线。现代有些研究者怀疑许虞,是中国两个远古名人许由和有虞氏舜的组合,该种名称嫁接手法风行上世纪中叶,始作俑者为加纳利马纳[注释二],我们大致能判定许虞属于虚构人物,是作者选定的思想代言人,而《和故事》中很多论点,又通过许虞的自语来表现,这些言论无疑代表威廉·汉森博士本人的观点,研究者一致认为早年的威廉·汉森是新左派,他曾加入工党,受西马思想家卢卡奇、萨特、葛兰西等影响,是六十年代中期乌托邦空想的狂热拥趸,此种改变在《和故事》亦有所现。

  • 标签: 故事 中国古代史 虚构人物 研究者 六十年代 威廉
  • 简介: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决。如在兑子的同时还存在着捉子,即为“捉”“兑”,按“捉”处理。

  • 标签: 中国象棋 下法 布局 “兑” “捉”
  • 简介:所谓《说》、《传》、《变》三者,《说》、《传》、《变》三者,实系中国固有之"·说"、"·传"、"·变"之"变"

  • 标签: 经传经变 经说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