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的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的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的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的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临江市医院诊治6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HP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3%,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不表达CD5及CD10。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研讨口腔黏膜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2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5组,分别为中西药组、CO2激光治疗组、预防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成药治疗组。结果通过对12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发现CO2激光治疗组1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有效率高达95%;西药治疗组和中成药治疗组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而预防治疗组的有效率最低为80%。结论戒烟、少饮酒、避免进食辛辣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可有效降低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率,尽早发现并根据病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是由Issacson和Wright于1983年首先提出,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MALT淋巴瘤约占NHL的5%,多见于胃肠道、甲状腺、乳腺、肺、皮肤、睾丸等,原发于颅内的临床罕见,我们遇到1例,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全身PET/CT检查、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明确诊断,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简介:2011年暑期,朋友开了个电脑公司,主要经营电脑整机及配件的销售与维修,因一时招不到员工,便请我前去帮忙。虽然在学校里我主要担任计算机专业对口单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任务,但说实话,平时很少亲自动手,一是因为对口单招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没有技能要求,在教学中也就“不小心”把技能忽略了:二是学校用于组装与维修的实验室相当简陋,只有一些报废的电脑及“古老”的配件,与时下的主流配件相距遥远。根本提不起操作的兴趣。好在平时还算勤奋,对主流硬件的了解还算与时俱进,很多教师的病电脑经我手基本都能“康复”,如今朋友召唤,理当义不容辞,挺身相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与不典型增生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的528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典型增生与胃黏膜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检出率2.4%。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下不同黏膜形态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检出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在溃疡、大结节(>5mm)顶端无糜烂或溃疡、大结节顶端糜烂或溃疡三种形态下内镜检出率较高,均超过5%。结论胃镜下黏膜形态与不典型增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内镜医师可根据黏膜形态变化在相应部位取材,以提高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内科治疗。方法根据诊断进行治疗。结论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止血、止吐及抗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