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脊柱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脊柱后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脊柱后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做好围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畸形截骨矫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畸形矫形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围期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围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CRP、Glu、Cor、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48h的CRP、Glu及Cor均低于参照组,VAS评分在毕、术后24h及术后48h均低于参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脊柱后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预后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畸形矫形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围期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围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CRP、Glu、Cor、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48h的CRP、Glu及Cor均低于参照组,VAS评分在毕、术后24h及术后48h均低于参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脊柱后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预后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畸形矫形后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上半年来我院就诊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23例,所有病人均采用畸形矫形治疗,再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现实,23例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满意度可达91.3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8%,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最高。结论 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畸形矫形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水平,缩短康复周期,值得推广。

  • 标签: 陈旧性椎体骨折 凸畸形矫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侧矫形病患各项护理指标,为全面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侧矫形病患102例,对其实行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分析处理。结果在术前训练中,病患对于各项训练项目的依从性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高热、尿管延迟拔除等。结论针对脊柱侧矫形病患,需着重加强其全程护理管理,增强病患术前训练依从性,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 标签: 脊柱侧凸矫形术 全程护理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矫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Cobb角及冠状面侧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胸椎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牵引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背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SMAS)是脊柱畸形矫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对此并发症易发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方面。迄今为止,未见对脊柱侧患者的畸形严重程度、侧类型、侧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而且所有文献中对SMAS的研究均缺乏对照组资料。本研究探讨脊柱畸形的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的相关性。我们的假设是畸形纠正率越高,术后并发SMAS的风险越大。方法:这是一项历时5年的病例对照性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SMAS的发生。预测变量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脊柱畸形参数,包括弧度大小、Lenke弯度分型和畸形纠正率;手术方面包括手术入路、估计手术失血量和有无中低血压。结果:364例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患者中,17例术后发生SMAS。从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但未发生SMAS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SMAS组中,8例行分期手术(对照组仅1例,P〈0.001),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SMAS组中,7例同时行胸廓成形(对照组仅2例,P〈0.001)。SMA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患者身高更矮(平均为7.1cm,P=0.03),体重更轻(平均为11.5kg,P=0.001),体重指数更小(P=0.003);侧侧屈片上胸弯残留的度数较大[平均高12°(SMAS组为45°,对照组为33°),P=0.015],胸弯的纠正率较低(平均低11%,P=0.025),腰弯顶椎偏移更明显(88%的SMAS患者的Lenke腰弯矫正指数是B或C而不是A,而对照组为6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可靠预测因素的优势比:分期手术次数(优势比,31.0)、腰弯矫正指数(优势比,9.06)、体重指数(优势比,7.75)和胸弯的僵硬性(�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脊柱畸形 术后并发 矫形术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脊柱侧凸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AIS)后路矫形(PSF)中大量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PSF的1 896例AIS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估计失血量(EBL)/估计血容量(EBV)≥30%]和非大量失血组[EBL/EBV<3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 896例行PSF的AIS患者中,男298例、女1 598例,年龄(14.5±1.7)岁,其中633例(33%)发生中大量失血。与PSF中大量失血相关的因素有:性别、术前体质指数(BMI)、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前Cobb角、手术持续时间、固定融合节段数、置椎弓根螺钉数、中是否行胸廓成形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中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长≥4 h(OR=4.311,P<0.001)、融合节段数≥10个(OR=4.044,P<0.001)、中行胸廓成形(OR=2.174,P=0.019)、术前BMI≤18.1 kg/m2(OR=2.094,P<0.001)、术前PLT≤186.5×109/L(OR=1.480,P=0.009)、术前INR≥1(OR=1.531,P=0.003)和术前Cobb角≥53°(OR=1.306,P=0.036);而中使用氨甲环酸(OR=0.770,P=0.047)和右美托咪定(OR=0.653,P=0.008)则是中大量失血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大量失血组在术后住院时间(P<0.001)、术后切口引流量(P<0.001)、术后异体血输血率(22.7% 比14.3%,P<0.001)、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90.3%比80.7%,P<0.001)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次数(P=0.006)均高于非大量失血组。结论手术持续时间较长、融合节段数目较多、BMI较低、术前PLT较低、术前INR较大、术前Cobb角较大及中行胸廓成形均是AIS患者行PSF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使用氨甲环酸和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中大量失血的风险,中大失血影响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中大量失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脊柱侧矫形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进行脊柱侧矫形治疗的患者数量为80人,将80名患者进行临床随机数表分配,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体感诱发电位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干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伤椎Cobb角与伤椎角矫正率的研究,同时评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伤椎Cobb角更大的一组为对照组,且伤椎角矫正率更低的小组为对照组,P<0.05;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出现不良反应更高的小组为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脊柱侧矫形手术之中,能够有效降低伤椎角的发生风险,保证矫正率的同时,规避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侧凸矫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先天性脊柱侧患儿后路截骨矫形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先天性脊柱侧后路矫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失血量,患儿分为大量失血组(A组,失血量/血容量≥30%)和非大量失血组(B组,失血量/血容量<3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儿,A组29例,B组79例。两组患儿术前Cobb角、BMI、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BMI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BMI、Cobb角较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节段多是先天性脊柱侧后路截骨矫形患儿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失血,手术 儿童 危险因素
  • 简介:总结了36例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形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周密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石膏护理、营养支持及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指导。36例患儿术后肘关节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肱骨外髁突出畸形,无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功能正常。重点提出术后的石膏护理与功能锻炼是减少畸形愈合的关键。

  • 标签: 儿童肘内翻 矫形术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马蹄内翻足矫形畸形复发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1年1月,应用骨性手术(内侧楔骨截骨、骰骨截骨、跖骨基底截骨、跟骨截骨、三关节融合)结合软组织手术(胫前肌移位、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距骨周围软组织松解、胫后肌腱延长、趾长伸肌肌腱延长、胫后肌腱转位、外侧软组织加强),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33例(50足)。其中28例(45足)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先天性马蹄足Ponseti疗法术后复发18例(30足),麻痹性马蹄足畸形术后复发6例(10足),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4例(5足)。其中畸形较重的10例(15足)患者联合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结果:平均返修手术年龄9.2岁(5~14岁),畸形复发需要手术的平均时间3.5年(1—6年)。3例术后表浅感染(6.7%),经过保守治疗所有伤口愈合。无其他神经血管损伤、生长板损伤及医源性的感觉神经瘤等并发症。所有截骨大约在8周愈合。10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架时间68d(60~90d)。随访患者12~60个月,平均32个月。距骨第1跖骨角术前平均20°,随访11°;距跟角术前平均30°,术后42°。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评分系统评分,随访时是78分(40-95分),45足中,优18足(35%),良17足(42%),可6足(9%),差4足(14%),优良率为77.8%。结论:儿童复发形马蹄内翻足畸形校正相当复杂,应根据患者的复发原因和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判断,选择骨性手术、软组织手术或者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等组合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马蹄内翻足 复发 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拇外翻畸形后的籽骨复位症状应用微孔矫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设定实验时间为2019.12——2021.01从中挑选本院中进行拇指外翻畸形后的籽骨复位治疗患者,共计60名分成两组,即为常规组(轻症)与实验组(重症),治疗均选择微孔矫形。观察两组间对象的手术前后第一二跖骨间角、拇外翻角、胫侧籽骨位置(IMA、HVA、TSP)、手术前后的患者疼痛感(VAS)。结果:手术治疗前,常规组与实验组对象的IMA、HVA、TSP状态结果相比明显更低,实验组VAS结果比常规组更高,比对有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间对比的IMA、HVA、TSP三项指标可见无明显差异性,两组疼痛性差异性降低,P>0.05有意义。结论:微孔矫形针对拇外翻畸形后籽骨复位的治疗中有效性较高,能很好的恢复患者健康性从而降低疼痛感,治疗效果提升可推行执行。

  • 标签: 籽骨复位 微孔矫形术 拇外翻畸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我院对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手术2个月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窦道,经消炎并对症局部换药,护理中避免剧烈运动,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余患者预后良好,随诊1~4年未发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对疗效满意。结论作为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消除其焦虑情绪;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养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习惯;翻身时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逆流;鼓励并指导其开展手足活动。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