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效果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抽取该院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人数共计82例,按照组间均衡可比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安排(n=41),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案,后者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比对。结果:不同方案的采纳应用,所得效果差异显著,研究组更优(P<0.05),均可见于: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术后1、6个月ODI评分、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结论:对于脊柱患者患者而谈,在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取中,采用后凸成形术开展治疗,优势性更强,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建议优先选择、广泛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骨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骨,截取的骨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闭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术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 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2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椎体肿瘤,总结手术全程中的手术护士配合的经验及要点,包括术前访视,器械准备,手术体位的摆放,术中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术中操作的配合等。结论娴熟的手术配合,细致的护理是手术安全可靠的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的患者中抽取样本量,共72例,研究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06月实施,以双色球数列分布形式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样本量,予前者常规手术,予后者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设置治疗疗效以及生活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方案下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率,指标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值差异性结果为P<0.05;就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性态度、性满意度、性交流以及性反应上高于对照组,数据值差异性结果为P<0.05。结论: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有助于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改善阴道的松弛度,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叭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grill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t=-10.49,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t=13.90,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t=12.11,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8,t=2.28,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治疗中采取有限截骨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均采取有限截骨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JOA评分及后凸Cobb角。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未产生切口感染、神经症状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4.65±26.54)min,平均出血量(478.65±54.32) mL。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较高(P<0.05)。与术前对比,患者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Cobb角较低。与治疗后6个月对比,末次随访的Cobb角无凸显变化(P>0.05)。 结论: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治疗中采取有限截骨固定治疗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术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择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均采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术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术中的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术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的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疼痛的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数患者会出现术中疼痛.尽管术中疼痛的出现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实施上、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围术期护理措施)和对照组(予以手术常规护理措施)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矫正术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护理满意度为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75.9%、护理满意度7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颌突畸形矫正术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口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的疗效传统上一直使用放射学参数,最近已开始将功能结果列入评价内容,但就我们所知,还没有关于男性和女性患者手术后放射学和功能结果比较的研究报告。方法:手术治疗的52例男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与两组女性患者,即同期手术治疗的130例随机样本组女性患者和52例与男性患者的侧凸类型和侧凸度数相匹配的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放射学参数,并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结果问卷比较男性和相匹配女性患者的功能结果结果:与随机样本组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在就诊时的年龄[平均,男:(13.9±1.9)岁,女:(12.8±1.4)岁]和手术时的年龄[平均,男:(15.9±2.0)岁.女:(14.2±1.4)岁]均比女性患者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就诊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度数相似(平均,男:48°±19°,女:47°±13°但男性患者手术时的侧凸度数(平均,男:62°±11°,女:56°±10°)和冠状面不平衡较大:与侧凸类型和侧凸度数相匹配的52例女性患者组相比,男性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较长[男:(263±61)分钟,女:(202±40)分钟],术中平均失血量较多[男:(1148±660)ml,女:(944±408)ml],冠状面侧凸矫正度数较少(男性从62°±11°矫正到31°±11°,女性从59°±10°矫正到23°±9°)(p<0.05)。两组患者的冠状面矫形丢失率、最终冠状面平衡情况、所有的矢状面测量参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同。有关功能结果,男性患者与相匹配女性患者相比,除“背部情况功能”评分较低外[男:(3.8±0.2)分,女:(4.3±0.3)分](p<0.05),其余分值均相似:结论:男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侧凸类型相似.手术时男性患者侧凸度数较大:在术者计划对男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妊娠合并子宫畸形的诊治方法以及实施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5例早期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诊治方法以及手术效果。结果15例早期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患者在B超的指导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无漏吸、人流不全、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手术结局较好,所有患者在术后护理下康复出院,无后遗症。结论对早期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患者实施B超监护下人工流产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简单有效,可作为早期妊娠合并子宫畸形的首选术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