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采取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实施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渗血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治中,减少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方法以及穿刺技巧。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3.1~2023.12,在此期间选出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象,均等分两组,对照组是在2023.1~2023.6期间治疗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2023.7~2023.12期间治疗的患者,针对内瘘穿刺点渗血予以渗血护理,并掌握穿刺技巧,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采取针对性的渗血护理方法和穿刺技巧,能够降低渗血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通过统计一年内发生渗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详细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具体包括造瘘时间、透析频率、内瘘吻合方式以及穿刺方式等,临床上通过引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渗血的发生几率6例(8.57%)显著低于护理前16例(22.86%),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渗血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不用止血带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1~10年的患者40例,观察每例患者连续四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即刻渗血和穿刺后10min渗血情况。其中第一、三次不用止血带,作为实验组;第二、四次穿刺时用止血带,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实验组穿刺时即刻渗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穿刺后10分钟渗血情况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不用止血带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可以用于规律性血液透析一年以上血管条件好的患者,其能够减少穿刺时即刻渗血和穿刺后渗血的发生率,不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种止血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时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血液透析时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治疗组(T1、T2、T3)和对照组(C),T1组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T2组采用云南白药外敷,T3组复合使用无菌细纱线结扎和云南白药外敷,C组采用3M透明胶带止血。比较各组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治疗组止血效果均优于C组(P<0.05),且T3组优于T1、T2组(P<0.05),T1、T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T3组低于T1、T2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结论无菌细纱线结扎复合云南白药外敷,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佳,血管并发症少。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