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创伤多为高能量损伤,多发伤发生率高。院内早期合理的评估和复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创伤复苏单元(TRB)是院内早期评估和复苏严重创伤的主要区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快速抢救。目前,对于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大多集中在急诊抢救室进行,但存在很多弊端,如空间有限创伤救治团队难以有效施救、床旁影像学检查难以展开、救命性操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内科急症患者的救治等,均导致创伤早期救治质量下降。随着创伤中心建设的深入和拓展,专门用于严重创伤早期评估和复苏处置的TRB应运而生。笔者根据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特点,对TRB的特征和优势、功能和运行要求,不同级别创伤中心TRB组成要素及中国TRB建设现状进行探讨,为各级创伤中心建设TRB提供借鉴。

  • 标签: 多处创伤 复苏术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复苏单元
  • 简介:目的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 标签: 创伤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输液复苏与晚期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总例数为48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4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4例接受早期输液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另外24例介绍晚期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复苏效果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较好(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应给予患者晚期复苏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提升复苏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严重创伤 早期输液复苏 晚期复苏 对比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患者入院一小时内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的量效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3名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2.5%,其中有2名患者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总数的5.0%;另外7名患者由于创伤严重病死,病死率为17.5%。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超过1.5L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明显高于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低于1L的患者(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必须以血液动力学稳定为基础,并要注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纠正氧代谢紊乱,并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纠正,对组织利用及供氧进行改善。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立祥 刘中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9,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 10000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案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衡盐溶液。对比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0min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液体输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30min心率、脉压差及尿量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6.4%;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7.8%。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液体输入量,有效改善休克症状,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创伤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刻液体复苏 延迟液体复苏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本院收治的28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人均总输入量为(2043.6±324.5)ml,复苏时间(16.2±5.3)min,胶体液量(746.3±243.2)ml,各项数据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例),死亡率为7.14%(1例);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6例),死亡率为35.71%(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死亡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明显,总输液量低,复苏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低压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0月我院急诊科1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低压和正压液体复苏的救治效果,以及两种方法对Hb、PT、PLT、Het的影响。结果:1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早期低压复苏组死亡率20.73%,正压复苏组死亡率37.18%,其中以1~2h内两组间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低压液体复苏可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其中休克后1~2h内控制输液量是救治的关键。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低压复苏 正压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以及胶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衰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创伤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南山区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通过问卷方法对宁南山区775名公众开展CPR有关急救知识调查,观察采取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开展CPR培训前后公众的CPR知识知晓率、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合格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在熟知急救电话、意识判断方法、呼吸停止判断方法、人工呼吸实施方法、CPR有效指征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面的CPR知识评分、操作考核评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急救电话(分):82.68±8.54比60.25±10.38,意识判断方法(分):79.46±10.82比58.35±9.26,呼吸停止判断方法(分):80.85±9.64比59.26±11.45,人工呼吸实施方法(分):81.54±9.48比56.47±10.54,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分):80.35±10.48比59.56±9.85,CPR有效指征(分):81.02±9.45比58.21±8.69,操作考核评分(分):60.25±10.45比50.38± 9.68,操作考核合格率:60.39%(468/775)比12.13%(94/775),均P<0.05〕。结论采用PTC模式有助于公众CPR培训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级创伤救治: 培训 宁南山区 公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组,每组各包含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PT和APTT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和复苏成功率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相较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的PT以及APTT生理指标水平,改善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实现创伤性疾病的治疗转归,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限制性体液复苏 创伤外科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关键重要性,全面探讨了液体复苏策略的优化方法。本研究旨在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策略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和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在HGB、PLT、PT、APTT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95.6%、6.7%、0.0%,对照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2.2%、22.2%、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