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减的相关性分析,以提出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并降低甲低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0-2011年200例131I治疗患者病历分析和逐个随访,其中男性56例,女性144例,平均年龄37.5(17~74)岁。住院病历记录资料齐全,随访时间为1年内,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血清FT3、FT4、TSH检查结果。结果一过性131I治疗甲亢的治愈率为73.4%(127例),其中一过性甲低18例(14.17%)永久性甲低41例(32.28%)。一过性甲低18例平均年龄53.6(24~74)岁,甲状腺平均质量为46.2(33~68)g。随访显示,甲低发生在1~6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者9例(50%),又甲亢者5例(27.78%),恢复时间为2~12个月。永久性甲低41例平均年龄57.7(27~72)岁,甲状腺平均质量为47.6(32~69)g。随访显示,甲低发生在1~10个月。最早发生甲低者为27天。结论年龄和甲状腺质量是造成甲低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112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AMI合并NOAF者15例,对非房颤组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及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NOAF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病变范围更广,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均<0.05),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病变,统计有差异性(值<0.05)。结论AMI合并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提示病情严重,近期预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7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阿卡波糖治疗组(ACAR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组(MET+ACAR组),并进行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体重指数(BMI)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β)值。结果MET组23例、ACAR组22例和MET+ACAR组22均完成了治疗3个月的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2HINS、BMI水平及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ACAR组显著(P<0.05);HOMA-β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和ACAR组两组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有明显减轻体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在先的56例患者,合并甲亢以后,稳定的对血糖加以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显著增大;控制甲亢症状后,所使用的降糖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甲亢在先的3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以后,与无糖尿病时相比,其抗甲状腺药物使用量增多。糖尿病与甲亢同时确诊的4例患者,抗甲状腺药物与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均增加,药物维持时间长,症状控制较为困难。结论在临床上,糖尿病和甲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并存极易因诊断其中一类疾病而对另一疾病造成忽视,特别是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非常容易导致甲亢误诊,通常将大便次数增多、出汗异常以及心动过速归结于植物神经性糖尿病病变;甲亢的出现会加重糖尿病症状,引发酮症酸中毒,而控制糖尿病不佳则会诱发甲亢危象。所以,但凡明确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并需予以同时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Graves甲亢是十分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探讨育龄期甲亢患者妊娠前的治疗方案,尽量降低甲亢患者妊娠的风险。方法回顾门诊18例Graves甲亢患者妊娠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AT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和131I治疗组,根据孕产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T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和131I治疗组的两组育龄期Graves甲亢患者孕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甲状腺中重度肿大者131I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病程,对于育龄期甲亢更具优势。结论育龄期特别是妊娠前Graves甲亢患者要根据病程、甲状腺大小、ATD服药情况、TRAb等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