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5~78(50.8±10.5)岁,均观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于胆总管切开后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记录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并发症,并总结技术经验。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81例,成功率94.2%(81/86),其中1例因末端结石嵌顿难以取出,后经胆道镜下碎石取出。其余5例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漏中转开放手术,4例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后三角区纤维化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81例成功手术者:手术时间为(80.2±18.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3.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5±5.7)h,术后排气时间为(30.2±10.2)h,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2.4±0.4)d,术后住院时间(10.4±2.6) d。术后4~6周拔除T管;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术后胆漏、胆道狭窄、再发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使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变得简单易行且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调整剑突下孔的位置、注意手术细节,改进手术流程,可减少了手术时间、创伤,并能取尽结石,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入路胸腔镜下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42例前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2~66(46.8±10.7)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入路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患者。4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全组手术时间为(90±13.6)min,术中出血量为(29±10.9)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1.5±0.6)d,肿瘤最大直径(2.96±1.38)cm,住院时间为(8.6±1.2)d。结论: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入路能获得与正中开胸同样的手术视野,而且能彻底清除胸腺周围脂肪,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前纵膈肿瘤的切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剑突下胸腔镜(S-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行S-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患者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无中转开胸,R0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75.50±67.78)min,术中出血为(40.83±31.37)mL,术后引流时间为(7.17±3.55)d,术后引流总量为(1 781.67±1 293.53)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67±6.35)d,总住院时间为(19.67±5.65)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12±0.48)分。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1级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3/6),无3~5级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S-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有效,手术视野良好,可同时进行双侧胸腔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观察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40±7.06)min、术中出血量为(47.30±6.20)ml、引流时间为(2.20±0.40)d、住院时间为(90.60±9.10)d、术后VAS评分为(2.03±0.50)分,临床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利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剑突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膈肿瘤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病例选择2020.01-2022.01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膈肿瘤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肋间下胸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经比较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剑突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前纵膈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医疗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 由于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和高频探头的使用,超声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 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和体会为出发点,选取自身所参与的一例 采用 高频 彩色多普勒 仪检查确诊的剑突软骨骨折患者进行探讨,证实运用 高频彩色多普勒 在发现剑突软骨骨折方面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基础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53.94±13.37)岁。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胸腺肿物。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2例、胸腺癌1例、畸胎瘤3例、胸腺增生1例、胸腺囊肿16例。观察手术路径的安全性及术野显露情况;记录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胸腺完整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合并有肺楔形切除2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剑突下入路手术路径安全,暴露良好,术中胸腺周围的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能完整显示左右两侧心包膈神经、上腔静脉、前方胸骨、后方心包及左侧无名静脉、上方甲状腺下极等胸腺毗邻结构。术后引流量(429.24±308.34)mL;引流时间(3.61±1.56)d;住院时间(5.88±3.43)d;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1.82±0.68)分。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症状加重,经机械通气、药物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补钠后痊愈。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路径暴露良好,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更好地体现了微创理念。
简介:摘要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9例胸腺肿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4~83岁,平均(54.8±15.2)岁。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了解胸腺肿物与周围组织、血管关系,术前均未行肿物穿刺活检。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输血、加用肋间切口和中转开胸。术后无迟发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腔或纵隔积气、重症肌无力等并发症。全组随访1~12个月,期间无肿瘤复发及特殊不适,疗效满意。经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肿瘤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对剑突下入路在复杂胸腺手术中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整合概述,并结合本中心剑突下双拉钩扩大胸腺切除术进行病例分享,探索剑突下双拉钩入路在Masaoka Ⅲ期胸腺肿瘤患者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采取胸壁胸腔镜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负压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行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8例,B组9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及护理,B组采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负压吸引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发生率、术后相关指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0%显著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程度发生率轻度1(12.50)、中度1(12.50)、重度6(75.00)、无痛0(0.00)与B组患者疼痛程度发生率轻度5(55.56)、中度2(22.22)、重度0(0.00)、无痛2(22.22)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3.51±0.23)d、拔管管时间(6.12±0.51)d、住院时间(6.83±1.31d)显著高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2.42±0.08)d、拔管时间(4.23±0.23)d、住院时间(4.71±1.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负压吸引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相关领域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前纵隔肿瘤患者来说,研究经剑突下胸腔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124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8年12月到2021年6月期间。采用红蓝球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62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较佳,术中出血量、在院治疗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传统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值〈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值〈0.05。结论 将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运用到前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率,降低疼痛感,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经剑突下肋弓下切口行胸腺肿瘤切除术时,无名静脉损伤出血的止血策略,探讨生物夹及镜下缝合在该术式中血管出血时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8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出现无名静脉损伤出血20例,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别有左无名静脉损伤8例,左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移行交汇部损伤12例。血管均为部分血管壁损伤未完全离断,据术中情况采取生物夹夹闭和缝线缝合方法止血。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1岁~72岁。体重48kg~75kg。结果术中无扩大切口,无中转纵劈胸骨,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手术止血时间10~60min,平均22min,手术时间50~175min,平均105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行纵膈肿瘤切除术中,无名静脉损伤出血,生物夹及镜下缝合止血效果确切,安全,可行,远期效果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