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血栓的发生率占脑卒中的60%~70%。动脉接触术是治疗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多伴有血管的局部狭窄,故急诊后容易发生再次血栓形成。颅支架的出现使急诊后直接安放支架治疗狭窄成为可能,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患者疗效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1—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对8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急诊后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血栓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接触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性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超选择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动脉治疗,其中27例进行导管直接,6例导管直接前行血管内球囊扩张,7例导管直接后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前后均进行球囊扩张有3例。腔治疗无效转而手术取13例。结果30例(69.8%)患者血管再通及肢体保存,但其中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发生脑梗死1例。8例(18.6%)截肢,均为移植物血栓形成。1例肢体坏死但未行截肢。4例无效但肢体未坏死而最终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结论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总体安全有效,可优先考虑,根据病情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下肢动脉缺血 急性 溶栓治疗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地处高原,动脉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缺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13例脑梗死患者术前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无误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动脉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西宁地区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27例,静脉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较静脉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管治疗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动静脉瘘血栓失功患者28例,经由股动脉穿刺,在泥鳅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留置在血栓形成部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如果血栓不能溶解则留置导管持续加压泵入尿激酶,留置时间为3d,造影显示血管不能再通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单次给予尿激酶后完全再通8例,留置3d后完全再通者11例,部分再通者5例,失败者4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导管的治疗手段对于动静脉瘘因血栓而失功的患者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微创安全等特点。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治疗中对血管再通、脑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治疗,根据尿激酶用量分为2组A组(尿激酶25万u~50万u)、B组(尿激酶51万u~75万u)。观察血管开通率,脑出血率及30天时神经功能评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肺动脉留置导管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肺动脉置管治疗肺栓塞患者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的患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呼吸困难者32例,胸痛23例,咯血者仅9例,92%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47%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所有患者经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明确诊断,放置滤器后留置肺动脉导管治疗7~10天后,复查CT进行比对,有效100%,显效67.6%,无一例死亡。结论肺栓塞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体征以呼吸增快、口唇发绀等为主;其最常见诱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能够明确诊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留置肺动脉导管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CT诊断 下腔静脉滤器 肺动脉导管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2011-2012年3月,共对12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实施DSA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并进行治疗。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器材及药品准备;术中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作好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效果及相关症状变化,给予科学的护理措施,促进病员顺利康复。结果1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其中8例在术中即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4例术中未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但患者皮肤变暖,皮肤颜色正常,经治疗后第二天可扪及足背动脉搏动,12例患者均再通成功,有2例恢复供血后出现肢体远端有热感,1天后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运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效果明显,及时恢复血运,可避免因患肢严重缺血而发生不可避免的组织坏死,导致病情变化,患者截肢甚至死亡。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对于23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选择性行微导管动脉治疗术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与系统规范的护理。结果23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治疗后,经过病情观察和护理,除了2例并发脑出血自动出院、1例出现明显脑水肿转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外,其余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选择性行微导管动脉治疗疗效良好,然动脉治疗术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塞静脉法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证实静脉法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疗效分为冠状动脉再通的22例,未通的24例。排除2例发病2天死亡的以外,对余下的44例患者在发病后的2到4周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心室晚电、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一系列的检查,并做了简单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每项中的再通组的疗效明显的高于未通组(P<0.05)的疗效。结论经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以使左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心电的稳定性,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运动耐量,从而使患者的近期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左室功能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蛛网膜下腔、纵隔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72.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价格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29岁~7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00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本组36例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21例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2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映淤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疗法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动脉术预防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实效。方法对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剖宫产前行双侧髂动脉术,待新生儿娩出后,再行双侧髂动脉充分栓塞,栓塞成功后,立行胎盘剥离、缝合子宫、关腹后续至满意。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手术顺利、安稳,术后无致命性产后大出血发生,母子平安。结论髂动脉术为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放心、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出血量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髂内动脉预置管 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术与动脉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术(简称机械取组)。采用心肌梗死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