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纳米ZnO为载体,制备了银离子掺杂的复合粉体,研究纳米ZnO对Ag+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对银离子的吸附随分散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分散剂含量为0.5%时吸附效果最好;pH值提高时,对银离子的吸附也增强,当pH值为12时,吸附最强。

  • 标签: 吸附 纳米ZNO 银离子
  • 简介:生物炭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和黄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对菲的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砰为0.9968~0.9765)。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容量(群值)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的群值的影响程度跟生物炭的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的生物炭(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的群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的生物炭(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的黄壤和水稻土的群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的生物炭(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的群值。因此,在用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和土壤的性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有机质 吸附
  • 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吸附行为。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钛材料,使用酸碱处理后制作酸碱处理多孔钛(AAPT)试件51个,同时制备未行酸碱处理多孔钛(NTPT)及致密钛(NTDT)试件各35个。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TDT试件表面形貌,用表面接触角分析仪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测定三组的表面接触角和比表面积(SSA)。BCA法测定NTDT、NTPT及AAPT组试件不同时间的蛋白吸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SEM显示NTDT表面光滑。AAPT组表面接触角(22.08°)显著小于NTPT组(93.7°)和NTDT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2,P〈0.001)。AAPT组SSA(27.05)均高于NTDT组(3.74)和NTPT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10,P〈0.001)。在各时间点,AAPT组吸附的蛋白质明显多于NTDT组和NTPT组(P〈0.001);AAPT、NTPT和NTDT组表面的蛋白吸附随着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结论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清蛋白吸附量。

  • 标签: 多孔性 表面活性剂 蛋白吸附
  • 简介:采用体视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EDS)研究不同厚度0.1mol/LNa2SO4薄液膜下浸银处理电路板(PCB-ImAg)和无电镀镍金处理电路版(PCB-ENIG)的电化学迁移行为与机理结合交流阻抗谱(EIS)和扫描Kelvin探针技术(SKP)对电偏压作用后PCB金属极板的腐蚀倾向和动力学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偏压作用后,在不同湿度条件下,PCB-ImAg板上银的迁移腐蚀产物数量极为有限,而在高湿度条件下(85%)下,PCB-HASL两电极间同时发现了铜枝晶以及铜/锡的硫酸盐、金属氧化物等沉积物。SKP结果表明,阴极板表面电位明显低于阳极板表面电位,具有较高的腐蚀倾向。建立电偏压作用下PCB电化学迁移腐蚀反应机理模型,并对两种电路板电化学迁移行为差异进行比较。

  • 标签: 浸银电路板 无铅热风整平喷锡电路板 电化学迁移 电偏压 吸附薄液膜
  • 简介:采用吸附饱和EDTA的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的粒子电极,多次使用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其再生。通过对吸附饱和EDTA的活性炭和多次电解使用后的活性炭的红外光谱谱图的分析得出,EDTA被活性炭吸附后产生甘氨酸H2NCH2COOH,通过N—H键生成一种永久性占据活性炭活性点的非催化活性缔合物,导致其催化活性消失,降解效率下降。采用电解方法使活性炭再生,得出活性炭的最佳活化条件为:电流100~300mA,溶液电导率1.39mS/cm,pH值6.0~8.0,电解1h可以使活性炭恢复活性,电解后有机物的残余TOC浓度低于10mg/L(初始浓度为200mg/L)。

  • 标签: 活性炭 电化学再生 三维电极 EDTA
  • 简介:本研究以瓯江河水为对象,研究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重金属(Cu、Zn、Cd、Pb)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进行了Cu、Zn、Cd、Pb在悬浮颗粒物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Cu、Zn、Cd、Ph的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为8h,解吸平衡时间为4h.在本实验条件下,悬浮颗粒物对Cu、Zn、Cd、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1mg·g^-1、3.363mg·g^-1、0.2828mg·g^-1、2.828mg·g^-1.外加DOM可以抑制悬浮颗粒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但对已经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的金属离子,外加DOM却不能显著促进金属离子的解吸.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溶解性有机质
  • 简介:金属钚为重要的核材料,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很容易与环境中的氢、氧和水汽反应发生表面腐蚀。由于有关Pu金属表面性质以及气体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公开报道较少,且不同作者的结果存在差别,我们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结合平板周期模型对气体原子分子在δ-Pu表面上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对吸附方式、成键过程、电荷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气体分子 表面吸附 吸附行为 第一原理 离解 表面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通过静态实验探讨了天然凹凸棒石吸附水中Pb2+时的影响因素、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吸附90min后天然凹凸棒石对Pb2+的吸附量为7.61~17.09mg﹒g-1,吸附量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但天然凹凸棒石用量增加,吸附量却减少。此外,天然凹凸棒石吸附Pb2+前5min速度较快,吸附60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模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电氧化联合技术处理有机废水,考察了电流密度、pH、GAC投加量等因素对对甲酚去除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电氧化体系的降解机理,并研究了活性炭对于吸附-电氧化技术的强化作用。

  • 标签: 活性炭 电化学氧化 H2O2 羟基自由基
  • 简介:摘要:多孔材料在化学吸附分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多孔材料在吸附分离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的综述,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多孔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化学吸附分离中的优势。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分离纯化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吸附分离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多孔材料在化学吸附分离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多孔材料,化学吸附,分离,吸附剂,分子筛选
  • 简介:纤维素酶在纤维表面上的吸附是纤维素水解糖化的第一步,探讨了纤维素酶在不同长度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纤维素酶在纤维上吸附约60min后可达到平衡,且吸附量随初始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且纤维素酶在短纤维上具有最大的吸附量,但在长纤维上具有最大的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说明纤维素酶在长纤维上能更快地达到吸附平衡。对吸附热力学常数的计算表明,纤维素酶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且不可逆吸附。纤维素酶在48目纤维上有最大的吸附焓变,在28目纤维上有最大的吸附熵变。

  • 标签: 纤维素酶 不同长度的纤维 吸附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常数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化学水处理中的吸附性能及应用。首先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强调其高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对吸附效能的重要影响。其次详述了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去除中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应急污染事件处理中的多样化应用。通过比较传统吸附材料,揭示了纳米材料在效率、选择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

  • 标签: 纳米材料 吸附性能 化学水处理
  • 简介: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石墨,对环境污染物2,4-二氯苯酚(2,4-DCP)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改性石墨对2,4-DCP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改性石墨对2,4-DCP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达到54.73mg/g,吸附较好地满足Freundlich等温方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在45min内能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行为

  • 标签: 改性石墨 表面胶束 增溶吸附 2 4-二氯苯酚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气体吸附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通过对气体吸附技术的原理及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总结了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和策略。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气体吸附技术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以期为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气体吸附技术 化学工程 应用 优化研究
  • 简介:摘要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标签: 主体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素质教育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小学生 公民道德建设 榜样教育 公益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