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PSSD(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具体表现为发作性入睡、睡眠呼吸障碍、嗜睡以及失眠等,夜间入睡往往伴有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生活能力以及预后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PSSD的发生机制、与卒中关系、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简介:目的通过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篇有关卒中后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的计算。结果有5个因素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习惯性打鼾(0R14.77,95%CI5.52-39.53)、高血压(OR1.3,95%CI1.03~1.66)、糖尿病(OR1.41,95%CI1.08~1.84)、饮酒(OR1.59,95%引1.19-2.12)、皮质型卒中(OR1.31,95%CI1.06~1.63),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尚不能确定性别(OR1.12,95%CI0.96~1.31)、高血脂(OR0.96,95%CI0.7-1.133)、吸烟(OR1.27,95%CI0.73-2.20)、卒中史(OR1.05,95%CI0.74-1.49)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关。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及皮质型卒中是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参与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单月与双月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唑酮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曲唑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对其一般资料、鼻饲情况以及基于VFSS的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咽通过时间(PTT)、咽部残留(PR)、主动咳嗽、饮食调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评估肺炎组及非肺炎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FSS结果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与肺部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肺炎组29例,非肺炎组76例。肺炎组与非肺炎组患者在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合并2型糖尿病、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PAS评级、咽通过时间、咽部残留、饮食调整等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合并高血压或房颤、白细胞数量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部位、年龄≥65岁、2型糖尿病病史、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与肺炎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干卒中、双侧半球卒中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半球卒中患者;年龄≥65岁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高于65岁以下患者;PAS评级>6级、咽部残留、咽通过时间延长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而主动咳嗽是抑制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65岁、双侧半球及脑干卒中、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是PSD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咳嗽是抑制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模式配合中药药枕对改善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神经内科就诊的9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并配合使用中药药枕,比较三组患者的PSQI评分、SRSS评分、入睡时间、持续睡眠时间和AT等。结果:PSQI评分、SRSS评分入、睡时间、持续睡眠时间和AT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中药药枕能明显的缩短卒中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持续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内科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另有1例患者自行退出,最终纳入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DASS-21总得分为(43.32±6.58)分,其中抑郁维度(16.02±3.45)分,焦虑维度(14.55±3.27)分,压力维度(12.75±4.01)分;APGAR总得分为(5.15±0.87)分,SSRS总得分为(28.75±5.16)分;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与不良心理状态呈负相关(r=-0.514、-0.433,均P<0.05)。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β′=0.501、-0.365、0.234、-0.269、-0.372,均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程度较高,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可影响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