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C”形臂X光电视系统下行下肢闭合复位及闭合内固定手术,相配套的手术牵引必不可少。我们以德国玛基手术台为基本模式,并根据下肢手术的应用特点,自行设计了骨折手术牵引台,并于1987年3月~1992年10月,5年间对148例病人的下肢实施手术,证实此牵引台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和利于透视观察等特点,是一种很适合下肢闭合内固定手术的牵引装置。现介绍

  • 标签: 闭合内固定 下肢骨折手术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牵引装置 牵引台
  • 简介:老年人的骨质变的疏松,质脆、关节弹性差。当遭受外力时极易导致骨折。为了减少并发症,使骨折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地治疗外,护理工作很重要。

  • 标签: 骨折 老年人 牵引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下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DTV的下肢患者通过加强护理,并运用低分子肝素钠及尿激酶溶栓积极治疗。结果有15例治疗7—12天症状明显好转,双下肢彩超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肢术后并发DTV患者我们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报告医师,采取有效的抗凝溶栓治疗,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骨折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下肢患者在腰麻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30例。传统护理组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过程,针对下肢患者围术期的病情查找实证,依据科学依据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素质状况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使护理实践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比传统护理组更加提升护士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下肢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护士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老人户外活动的增加,老年人骨折渐增多,尤以下肢常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2003年我院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骨折542例,其中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0例,占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报告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侧骨折与胫骨近侧骨折的短期疗效,结合文献综述,介绍LISS的相关技术.方法5例男性,29~78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股骨干远段骨质疏松性骨折1例,胫骨平台及上段骨折2例,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1例,分别应用股骨远侧LISS或胫骨近侧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3例实施微创内固定,2例扩大切口处理合并损伤或植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观察l~3月,4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20°;1例为60°,术后2个月膝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结论LISS对单处股骨远侧或胫骨近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也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段骨折的治疗,但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或必须植骨者则需扩大切口,仍有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并发症出现.

  • 标签: AO微创内固定系统 下肢骨折 微创外科 内固定 手术方法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形成血栓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患肢广泛肿胀、剧烈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影响骨折顺利愈合和患戚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致残,因此,对下肢骨折后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我院骨科于2002年7月~2005年6月通过对2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骨骨折 护理对策 预防性 原因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总结使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8年6月~2001年1月所做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的病人76例,其中股骨30例,胫骨4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中股骨均采用开放复位,胫骨闭合复位26例,开放复位20例,未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术后病人即刻行邻近关节功能活动锻炼.结果30例股骨干骨折3个月内临床骨愈合;46例胫骨骨折6个月临床愈合.胫骨、股骨病人中有30例远端锁钉未能锁上,无断钉断针及感染发生.全部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正常的90%~100%.结论操作简单,不需电视X光机透视,易于推广.内固定稳定可靠,抗疲劳度好,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瞄准装置 交锁髓内针 下肢骨折 开放复位 功能锻炼 内固定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骨关节置换术麻醉日益增多,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改变及伴随的疾病,对麻醉的要求也更高,同时骨关节置换术有时出血较多,如何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针对减少出血,节约血源,是此类麻醉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4年73例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置换术 骨关节 麻醉 下肢 高龄患者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10d,以Ⅲ型肺结核上中(-)集(+)进展期于2004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口服利福平0.45,1次/d,吡嗪酰胺0.53g,3次/d,肌注链霉素0.75g,1次/d,异烟肼0.4g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治疗12d,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继续用原方案治疗.

  • 标签: 双下肢麻木 利福平 流感样综合征 肌注链霉素 体温正常 方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全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仅灌注K-H液90min;I/R组(I/R,n=8),建立灌注模型,灌注K-H液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E组(n=8),动物麻醉后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松开5min,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然后各组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以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心肌羟脯氨酸(HP)及血清内皮素(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E组在心功能恢复、HP含量方面高于I/R组(P<0.05),ET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 DLIP 心肌间质 心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它既不同于瞬间暴力所致外伤性骨折,也不同于因骨组织的病理改变所致病理性骨折,本症系指长时间行走、跑、跳,因局部骨组织对这种非暴力性的,且属阈下强度有节律地反复作用,失去了抗衡能力而产生的自发性折损。

  • 标签: 应力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 骨组织 好发部位 外伤性骨折 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