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1病例报告A先生,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2004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并且有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著,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者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患者的性问题逐渐好转,同时原来比较兴奋的状态也逐渐消失,如此1年时间,期间基本正常,偶有失眠,能适应工作,工作效率正常。1年后擅自停用碳酸锂,仅服米氮平,约1月后出现入睡困难,但并不感到累,且感觉精力充沛,性情变得急躁,想法多,咨询医生,建立停米氮平,重服碳酸锂,1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简介:目的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组31例,碳酸锂组31例。分别口服拉莫三嗪50~250mg/d,碳酸锂500-2000mg/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且拉莫三嗪组优于碳酸锂组;两组CGI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于治疗4周末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8周末,拉莫三嗪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碳酸锂组(P〈0.05)。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组少而轻。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向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1例符合ICD-10情感障碍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5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64例双相障碍抑郁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家族史、诱因等问题。结果 双相障碍抑郁患者首发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P<0.05,t=65.96),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病程周期更长;双相抑郁患者情绪过激发生率、精神病症状分别为35.93%、29.68%均高于单相抑郁症的22.29%、15.92%,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障碍抑郁首次发病年龄小、不利于诊断、患者病程周期长,可通过精神病症状、精神运动障碍、自杀行为以及过激想法等临床表现作为早期判断筛查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和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前额叶激活特点。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脑成像(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采集并比较69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68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在言语流畅任务下前额叶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试者前额叶激活的相关性。结果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患者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前额叶腹外侧区和眶额皮质区检测通道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而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前额叶外侧区和眶额皮质的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双相抑郁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和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的激活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我院30例抑郁症患者,按相关诊断标准将入组病例分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15例(双相组)、单相抑郁患者15例(单相组),另抽取13例参与医院心理测试的正常人作为对照(普通组),评估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及记忆功能。结果: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与双相组HAMD-17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及双相组韦氏记忆量表(WPS)各项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与双相组量表中经历、定向、数字顺序关系、再认、触觉记忆及背诵数目等测试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组患者图片回忆、视觉再生、逻辑记忆、联想学习得分明显低于单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相抑郁病例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病例记忆功能受到损害的程度更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参加双相障碍临床路径调研的、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共1 600例,描述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信息,以及第1次躁狂发作患者的症状学特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就诊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对目前为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时的症状学表现与复发躁狂的症状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首次抑郁发作到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的平均时间为3.63年;从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到双相躁狂诊断平均1.83年,其中仅有45.4%(728例)首次发作即被诊断;从首次抑郁发作到双相障碍诊断平均为5.45年;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既往抑郁发作次数(F=7.119, P=0.008)、既往发作总次数(F=3.980, P=0.0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目前为第1次躁狂发作的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症状分别是心境高涨(83.0%,215例)、活动增多(81.5%,211例)、语量增多(79.9%,207例);与复发性躁狂相比,首次躁狂发作的患者出现比平日更合群(χ²=13.277,P<0.01)、比平日更善辩或诙谐(χ²=10.665,P=0.001)症状的频率高,出现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增多症状(χ²=3.990,P=0.046)的频率低。结论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确诊所需时间长,首次躁狂发作不易识别,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患者抑郁发作更频繁,首次躁狂发作与复发性躁狂症状表现有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特征和发生率。方法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成套测验[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 评估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n=124)及健康对照组(n=124)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社会认知7个认知领域的认知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低于标准值1、1.5和2个标准差下各认知领域受损的数量及百分比,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得分与临床症状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社会认知7个认知领域和MCCB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词语学习、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与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 =-0.212,P = 0.018;r =-0.183,P = 0.042);(2)以低于标准值1.5 和2 个标准差计算时,分别有79.84%(99/124)和92.74%(115/124)的健康对照者未表现出认知功能损伤,各认知领域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2%~6.45%和0~4.84%;(3)以低于标准值1.5和2个标准差计算时,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有33.06%(41/124)和14.52%(18/124)至少2个及以上的认知领域受损,各认知领域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68%~24.19%和3.23%~15.32%,其中视觉学习损伤发生率为12.90%、工作记忆和社会认知领域损伤的发生率为24.19%。结论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存在广泛而多维度的认知功能领域损伤,发生率较高,以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社会认知损伤更为突出;且发作次数越多,词语学习及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