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专题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基本知识。【知识结构】1.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9世纪中期)①工业革命客观上促使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②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2.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其特点:①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②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③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的。④在沙皇俄...
简介:1993年7月16日到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世纪末历史教学和历史教材改革的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中方代表有中央教育研究机关、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有接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人民教育出版把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等版本的主编、副主编、编者;上海、浙江两地《社会》课教科书的副主编、编者;有各省市的历史教研人员和优秀历史教师,还有与历史教学、历史教材有关的出版社和《历史教学》等杂志的代表,共113人。外国代表有来自日本、韩国、丹麦、美国和英国的专家、学者11人。台湾地区的专家代表也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中外代表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9月11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王晓秋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郝平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近代的中外关系史,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来自法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国家的八位外国著名学者和北京大学的两位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围绕着近代留学、全球一体化、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的世界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