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冲法抛光后囊预防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浑浊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202例(24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120只眼)采用水冲法抛光后囊和对照组102例(120只眼)采用传统抛光法。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后囊浑浊发生及处理。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残余皮质的发生率,试验组为0.83%(1/120),低于对照组的9.17%(11/20)(χ2=8.772,P=0.003)。术后12及24个月,试验组后囊浑浊发生率为3.30%及8.33%,低于对照组的10.83%(13/120)及27.50%(33/120)(χ2=5.128,14.988;P<0.05)。术后24个月内实施了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者,试验组9只眼(7.50%)少于对照组29只眼(24.17%)(χ2=12.507,P<0.05)。结论水冲法抛光后囊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浑浊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80例(88眼)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不同倾斜角分为3个组:A组植入前倾角10°的SKY人工晶状体者27例(31眼);B组植入倾角0°的AO人工晶状体者31例(33眼);C组植入后倾角5°的FLEX人工晶状体者22例(24眼)。比较3组术后前房深度、屈光度、后囊浑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深度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9,P=0.378)。术后均未出现Ⅲ级后囊浑浊,术后6个月3组Ⅰ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9.09%(3/33)、8.33%(2/24),Ⅱ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03%(1/33)、8.33%(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的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45,P>0.05);3组撕囊直径和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SKY、AO、FLEX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囊膜增殖钙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对后囊膜处理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29例31眼后囊膜增殖钙化型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常规摘除术后于人工晶体植入前或植入后对后囊膜进行Ⅰ期后囊膜环形撕开或切开术,撕囊口大小在3~4mm间。结果29例31眼全部Ⅰ期顺利完成,后囊膜的环形撕开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的27例29眼,2例2眼植入睫状沟,术后随访3~18月矫正视力>0.522眼占70.9%,1例人工晶体轻度偏斜,矫正视力0.3,其余人工晶体位正无偏斜移位。无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病例,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病例。结论Ⅰ期后囊膜环形撕开或切开对后囊膜增殖钙化型白内障对迅速获得视轴区透明,增加改善术后视力,彻底预防后发障是必要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95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测量后给予对比并得出结论。结果95例(95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其视力大多处于0.12-0.3范围内,且部分患者仅为0.02-0.1范围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大多处于0.4-0.8范围内,且部分患者甚至达到0.8以上,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在粘胶纤维成品检测项目中有一检测项目为残硫量,其中要用到一般溶液,20%的醋酸,化工辅料次钠有效氯的检测中,也用到20%醋酸溶液,在配制次溶液时,多次发生配制后溶液出现浑浊显现,分析原因及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