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部后正中入路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治疗低位骶丛损伤致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收治1例骶骨骨折伴排尿功能障碍21 d患者,右下肢足部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减退,小便失禁;X线片及CT提示骶骨粉碎性骨折;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排尿无力、膀胱逼尿肌弱动伴低顺应性及外括约肌过动;在全身麻醉下行骶丛神经损伤探查术,术中予电生理检测,见左侧第5腰神经(L5)损伤,神经根变细,肌电测定部分损伤;S1瘢痕粘连,严重损伤。右侧L5基本正常;S1紧张,神经牵拉致严重损伤。双侧S2~S4完全损伤、缺损,右侧S2~S4、左侧S4近端、远端均未探及,左侧近端S2、S3在根袖部存在,经体感诱发电位传导(SEP)检测,通路正常,术中探查左侧S2、S3远端至骶前孔,在盆底肌内找到其远侧断端,予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结果该患者手术时间为4.5 h,术中出血量约1 800 ml,输血量为1 600 ml。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患者术后6个月可以逐渐自行排尿;术后8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功能恢复,肛门外括约肌协调;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好转,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患者下肢肌力得到了部分改善。依据VAS疼痛评分标准,患者疼痛评分由术前8.0分降为术后3.8分,SF-36评分明显改善,满意度评分7.2分(满分10分)。结论利用骶部后正中入路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治疗低位骶丛损伤致排尿障碍,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收治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3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后联合入路组(A组)7例,后正中入路组(B组)6例。对全部病例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术后随访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依据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能较好地解剖复位滑车切迹形态,使肘关节坚强固定,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鼻部症状的临床转归。方法前瞻性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53例垂体病变患者进入研究。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时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量表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术前、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采用五味试嗅液法评估患者的嗅觉。结果53例垂体病变中垂体腺瘤47例,Rathke囊肿6例;术后常见鼻部症状有鼻腔疼痛、鼻塞、流涕、头昏、嗅觉障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4个月间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病变切除术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恢复较慢,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与体表标记定位技术相比,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旁正中入路腰麻的效率。方法拟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以1∶1的比例随机进入超声辅助定位或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主要观察指标为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数量、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腰麻操作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88例受试者进入随机分组。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0(1.0,3.0)次比5.0(3.0,8.8)次,Z=-4.708、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40.9%(18/44)比4.5%(2/44),χ2=16.565、P<0.001)],穿刺点数量和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腰麻操作总时间长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52(218,317)s比168(143,195)s,Z=-5.592、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脑脊液回流带血的发生率低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0%(0/44)比18.2%(8/44),χ2=6.738、P=0.009)]。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提示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可以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2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无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0.00%,对照组3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康复速度,提供固定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患者炎性反应、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单县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n=70)和SuperPATH入路组(n=70),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反应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SuperPATH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05.40±15.11)mL,少于后外侧入路组的(196.89±24.26)mL(t=26.74,P < 0.001),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85±1.42)cm、(2.92±0.28)d、(6.67±1.36)d,均短于后外侧入路组的(13.07±1.89)cm、(8.36±1.45)d、(10.91±1.34)d(t=19.36、30.82、18.58,均P < 0.001),而手术时间为(69.38±8.62)min,长于后外侧入路组的(60.45±7.79)min(t=6.43,P < 0.001)。SuperPATH入路组术后6个月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生理职能、生活功能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t=9.12、11.80、11.64、11.69、6.45、11.79、6.04、10.74,均P < 0.001)。两组术后3 d、术后14 d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uperPATH入路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6.42±4.17)分,高于后外侧入路组的(69.37±5.11)分(t=8.94,P < 0.001)。SuperPATH入路组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18±0.21)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的(4.26±0.29)分(t=25.23,P < 0.001)。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可减轻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研究组35例并对其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以及参照组35例并对其采用外侧入路,观察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大幅降低其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23)与研究组(n=23),对23例常规组患者实行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对23例研究组患者实行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与康复情况、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关节融合时间为(59.39±4.45)、(120.38±5.36)、(7.89±1.25)、(9.45±2.88),常规组为(97.49±4.41)、(145.71±9.02)、(10.49±1.64)、(13.21±2.17),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实施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具有效果显著的优势,还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锁孔入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破裂PCoA动脉瘤病例,其中4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观察。根据病灶的特点选择经眶上锁孔入路或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并根据手术中的具体情况在动脉瘤夹闭前和(或)夹闭后导入30°硬质内镜观察。出院后门诊随访,按改良Rankin评分进行评估(mRS)。结果52例患者共52个破裂PCoA动脉瘤,其中经眶上锁孔入路18例,经翼点锁孔入路34例。12例在夹闭动脉瘤前后均置入内镜观察,29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观察。3例经内镜观察发现动脉瘤颈残留而调整夹子,2例因误夹PCoA而调整夹子。所有病例均无与神经内镜使用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复查DSA,41例手术中使用内镜辅助观察的动脉瘤均夹闭满意无残留,颈内动脉及PCoA保留完好;未使用内镜观察的动脉瘤中有2个瘤颈残留。门诊随访11~45个月,所有病例都恢复良好(mRS 0~1分)。结论在破裂PCoA动脉瘤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使用内镜观察安全、有效,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直视视角的不足,更充分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降低动脉瘤颈残留和载瘤动脉及其分支损伤。
简介:摘要Draf 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入路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独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或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2岁(27~78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3例,前柱加前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12例,前方加后半横形骨折6例,T形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 d(2~12 d)。所有患者采用单独改良Stoppa入路或结合髂窝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8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13.2 min(110~340 min)。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8例。3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个月(18~25个月)随访。36例患者术后18个月时VAS评分为(0.7 ± 0.6)分,显著低于术前[(6.7 ± 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2个月(1.5~6.0个月)。末次随访时36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0~95分,平均90.6分;优26例,良10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效、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独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或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可以安全、有效地处理同时累及髋臼前、后柱的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入路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度33例,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入路组),2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入路组VAS为3.0(3.0,4.0)分,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的4.0(3.0,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显著大于传统入路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入路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2例伤口皮肤坏死,改良入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