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营养联合内喂养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测量早产儿出生10天和1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并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及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1月时的体重上升幅度、达到完全内喂养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外营养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营养加30mL/(kg?d)的喂养添加量更有助于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尽早建立完全内营养。结论外营养加30mL/(kg?d)的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并尽快达到完全内喂养,缩短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和外营养的时间,且不增加早产儿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不会增加NEC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发育
  • 简介:摘要对目前MRI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各种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RI用于评估DDH闭合复位髋关节发育走势研究进展,以期为DDH闭合复位预测髋关节发育走向寻找可靠的指标。由于MRI在识别软骨及软组织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在DDH治疗前后进行MRI,评估其在术前、术后的具体作用。进行相应汇总,如利用MRI识别影响脱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如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增厚、关节积液、盂唇内翻、髂腰肌萎缩等;利用MRI观察DDH闭合复位治疗前后股骨头软骨塑形情况;利用MRI验证术中关节造影在评估头臼位置上的有效性以及直接利用MRI观察DDH头臼关系;利用髋关节MR造影评价DDH患者髋臼盂唇损伤情况;此外,亦总结了对MRI评估髋关节相应观测指标进行偏倚校正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MRI在DDH诊治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与完善,已被很多学者提倡作为DDH常规辅助检查,然而关于DDH闭合复位如何评估与预测髋关节的发育转归这一热点问题仍无统一定论,从三方面总结了目前的进展:汇总诸多在MRI上测量的结果,代表软骨性髋臼覆盖并用以预测髋臼生长发育的指标;总结关于利用MRI探索盂唇对于髋关节发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MRI评价闭合复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结果。以上内容对于目前的临床工作及研究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特别是极/超早产儿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而且对其远期神经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BPD患儿的营养摄入明显不足,而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肺损伤修复,改善BPD患儿近远期预后。因此,对于BPD患儿的管理,在做好呼吸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内营养。本文就BPD发生发展各阶段的内营养、喂养配方选择、热卡、蛋白/能量比值、人乳强化剂的应用、喂养方法和如何尽早建立喂养耐受性做一综述。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宫外发育迟缓 肠内营养 母乳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胎龄23~26周的早产儿应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在矫正年龄24个月时的神经认知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国13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LISA试验的存活患儿,评估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听觉、视觉、生长发育状况、再住院天数及潜在混杂因素如母亲抑郁、母乳喂养率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结果182例存活患儿中有156例纳入研究,其中78例LISA、78例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22%的LISA婴儿和42%的插管婴儿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70(P=0.012)。在胎龄25~26周的较成熟早产儿中,两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存在显著差异,4%的LISA婴儿和21%的插管婴儿MDI<70(P=0.008)。结论矫正年龄24个月时,LISA婴儿的PDI<70比例较低,MDI得分与插管婴儿相似,胎龄25~26周的早产儿接受LISA治疗的严重致残率降低。LISA技术安全、更优。

  • 标签:
  • 简介:目前,贺州市的猪散养户多以饲养本地土猪为主.这种猪品种性比较早熟,30多公斤就开始发情.对其增重影响很大,要养成商品猪.多在30—40日龄进行阉割。但在本地农村,对小母猪实施阉割手术后常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阉割几天后发生肠管坏死或粪便漏入腹腔等问题发生率较高。笔者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已有十年,每年处理小母猪阉割后接手术达十几例,痊愈率100%.现就其操作技术介绍如下,以供交流。

  • 标签: 阉割手术 肠管坏死 小母猪 畜牧兽医工作 40日龄 操作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内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新生大鼠(P1、P7、P14、P21)耳蜗Corti器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以便了解听毛细胞纤毛发育的过程。方法取新乍SD大鼠四个阶段的耳蜗,采刖扫描电镜对出生大鼠耳蜗Corti器形态结构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这四个阶段在体犬鼠耳蜗毛细胞从出生至毛细胞完全发育成熟,绝大部分都是以一排内毛细胞和三排外毛细胞的方式排列的,只有少部分在局部发现多出几个外毛细胞形成第四排。毛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随着时间的改变逐渐发育成熟。P14这个阶段是个重要的时期,Corti器表面柱细胞头板增宽,表面的微绒毛减少,Deiter细胞表面微绒毛也减少,动纤毛从底圄至顶圈逐渐退化已经基本结束,P14这个阶段Corti器各个部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结论出生14天之内。大鼠听毛细胞静纤毛和动纤毛与听器其他细胞形态结构仍不同程度地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逐渐发育过程,为研究大鼠出生Corti器的发育、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形态学证据。

  • 标签: 大鼠 耳蜗 CORTI器 静纤毛 发育 扫描电镜
  • 简介:南昌急救中心,城北分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摘要】目的 : 探讨 Nkx2.1/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前分化发育过程的作用机制。 方法: 购置 SGC-7901 食管上皮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DMSO 处理,观察组采用特异性抑制剂 MLN8237 进行处理,浓度为 20umol/L ,采用 Westernblotting 法测定 Nkx2.1/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EMT 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 MTT 法完成 两组食管上皮细胞增殖情况;采用 Transwell 法测定两组细胞侵袭情况。 结果 : Westernblotting 法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食管上皮细胞中 N-cadherin 、 E-cadherin 、 GAPDH 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 0h 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 6h 、 12h 、 24h 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Transwell 法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细胞培养 24h 细胞穿过基膜的细胞数量为( 28.45 ± 5.41 )个低于对照组( 82.59 ± 8.94 )个( P<0.05 )。 结论 :通过调控 Nkx2.1/β-catenin 信号通路等影响食管上皮细胞的侵袭、增殖,能为前发育畸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Nkx2.1/β-catenin 信号通路 食管上皮细胞 增殖与侵袭 前肠分化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益生菌干预在早产巴马猪生肺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研究,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利用已成功建立的30只早产巴马猪模型,将仔猪分为早产组(妊娠104 d出生)、足月组(妊娠113 d出生)、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妊娠104 d出生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益生菌)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妊娠113 d出生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益生菌),分别记录早产组和足月组仔猪出生即刻、生4、9、21 d以及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仔猪生9 d的体重并收集肺组织、回肠组织和肠道内容物。通过比较体重、辐射状肺泡计数来评估仔猪发育情况,通过测量回肠绒毛高度评估回肠发育情况,通过菌群16 S核糖体RNA分析评估回肠内容物的菌类构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0只仔猪中雌性16只、雄性14只。早产组和足月组各12只,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各3只。早产组仔猪生4、9、21 d的体重均分别低于足月组生4、9、21 d[(507±27)比(694±56)g、(620±35)比(1 092±154)g、(1 660±210)比(2 960±418)g,t=2.96、2.99、2.78,均 P<0.05],早产组仔猪出生9 d的辐射状肺泡计数低于足月组9 d的仔猪[(4.00±0.29)比(6.11±0.35)个,t=4.64,P<0.01]。早产组和足月组仔猪在生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高丰度回肠菌属,生4 d时分别为大肠杆菌志贺菌属26.63%和球菌属30.48%;出生9 d时分别为苏黎世杆菌属35.94%和乳杆菌属27.33%;出生21 d时分别为大肠杆菌志贺菌属28.02%和乳杆菌属46.29%。早产组9 d仔猪的回肠绒毛高度小于足月组9 d的仔猪[(297±21)比(411±32)μm,t=3.01,P=0.007]。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和足月益生菌干预组的仔猪体重、辐射状肺泡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36)比(767±67)g、(5.44±0.34)比(5.89±0.26)个,t=0.74、1.04,均P>0.05]。早产益生菌干预组及足月益生菌干预组的回肠优势菌属均为苏黎世杆菌属,早产益生菌干预组仔猪的回肠绒毛高度大于早产组9 d的仔猪[(371±13)比(297±21)μm,t=3.04,P=0.006],与足月益生菌干预组仔猪和足月组9 d仔猪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1±13)比(338±12)和(411±32)μm,t=1.90、1.15,均P>0.05]。结论早产会影响肺发育中的肺泡化进程。早产生的益生菌干预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发育促进肺泡化进程。

  • 标签: 早产 有益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经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发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治疗的DDH患者,纳入年龄≥6个月、闭合复位成功、资料齐全且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48例54髋,其中男2例,女46例;单侧41例41髋,双侧7例13髋(1例双侧脱位单侧复位成功);治疗时年龄(16.4±3.8)个月(范围6~24个月);随访(2.9±1.8)年(范围2.3~4.1年),末次随访时年龄(4.2±1.8)岁(范围3.4~5.8岁)。吸入麻醉下行闭合复位给予石膏裤固定,记录石膏裤外展角度。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复位质量评估包括术中造影及术后MRI测量的关节内侧间隙及股骨头进入深度;每年复查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Salter标准评估是否发生AVN。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4髋中12髋发生AVN,发生率22.2%。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度及Ramsey安全区复位最大外展减石膏裤外展的差值(最大-石膏外展差)与AVN发生有关:AVN组与无AVN组的IHD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7,P=0.014),其中IHDI 4度AVN发生率(42.9%,9/21)高于IHDI 3度(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8),而IHDI 3度AVN发生率与IHDI 2度(0%,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AVN组最大-石膏外展差为-0.7°±5.9°,无AVN组为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8)。多因素分析中,IHDI分度(OR=8.256,P=0.015)和最大-石膏外展差(OR=0.832,P=0.047)是A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H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AVN主要发生在IHDI 4度脱位患者。治疗过程中人类位石膏裤固定的外展角度与AVN发生无关,但石膏裤外展接近或超过复位最大外展将增加AVN发生的风险。安全的石膏裤固定必须避免极度外展体位,石膏裤外展应小于最大外展5°~10°以上。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骨牵引复位法 石膏,外科 手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个月,年龄范围为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9~61个月。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在闭合复位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图像显示存在盂唇内翻。将所有患儿按照在最后随访时是否存在内翻盂唇分为残余内翻组(19例,22髋)及内翻消失组(7例,7髋)。比较两组在复位前的IHDI分型、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和复位盂唇内翻程度方面的差异,及在最后随访时的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盂唇内翻程度、中心边缘角及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情况。结果复位前残余内翻组IHDI分型为Ⅲ型、Ⅳ型各11髋;内翻消失组Ⅱ型3髋,Ⅲ型4髋(P<0.001)。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术前的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261)及软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843)均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当时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的盂唇内翻程度分别为(55.10±9.60)%与(43.92±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最后随访时的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24.73±5.72)°,内翻消失组为(19.5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最后随访时的软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16.68±4.05)°,内翻消失组为(14.7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最后随访时的中心边缘角,残余内翻组为(20.77±8.82)°,内翻消失组为(18.8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最后随访时的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残余内翻组为(44.13±4.24),内翻消失组为(48.1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残余内翻组在复位与最后随访时的盂唇内翻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残余内翻组有5髋[22.73%(5/22)]发生AVN,均为Kalamchi-MacEwen Ⅰ型,内翻消失组无AVN发生。结论DDH闭合复位,大部分内翻盂唇短期内不能吸收,而是演变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嵌插于头臼之间,这可导致髋臼软骨的骨化延迟,但对髋臼发育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盂唇 磁共振成像 髋臼发育
  • 简介:摘要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可以为新生儿带来重要的营养和神经发育益处。研究表明,肠道与大脑密切相关,且这种紧密的关系从胚胎时期就已经建立。母乳喂养可能通过肠道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脑轴视角出发,概述了母乳对新生儿出生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 标签: 母乳喂养 胃肠道微生物组 儿童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EGCs)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肠管肌层中的异常发育。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0例HD患儿在手术中切除的病变肠管。20例患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1 d至9岁。对每例病变肠管分别留取无神经节段、移行段、扩张段及近端段4个部分,每部分样本重量≥500 mg,留取长度为0.5 cm的全层组织浸泡于4%多聚甲醛溶液,其余组织剥除黏膜及黏膜下层取部分保存于RNA Wait中,连同剩余部分于-80℃保存。选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β,S100β)作为EGCs的标志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样本中目的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分析各样本目的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组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比较不同节段肌间EGCs及神经元(enteric neuron cells,ENCs)的发育及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①相对于管家基因GAPDH,目的基因GFAP和S100β从无神经节段到近端段的蛋白表达量存在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目的基因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量的趋势基本相同,近端段中GFAP和S100β表达量明显高于无神经节段。②EGCs与ENCs在不同病变节段肌间神经丛中的发育及位置存在对应关系,无神经节段、移行段中同时存在肌间ENCs及EGCs的发育缺失或异常,GFAP和S100β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近端段,近端段肌间的EGCs位于ENCs周围,共同参与肌间神经丛的构成。③通过IHC显示不同节段GFAP和S100β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单位面积阳性染色进行量化。显示在近端段肠管中,纵行肌及环行肌之间肠道肌间神经丛的位置呈现明显阳性染色棕褐色颗粒,扩张段、移行段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减少,无神经节段未见明显阳性染色,其阳性染色面积变化趋势与蛋白表达量一致。结论在HD病变肠管肌层中,合并有EGCs的发育异常,可能对ENCs的发育及缺失产生影响。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肠神经胶质细胞 肠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缺血40分钟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的四个时相点,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肠系膜组织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利用MTT测定PP淋巴结、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增值活力。结果缺血再灌注粘膜中sIgA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粘膜的免疫功能下降。

  • 标签: 肠缺血 再灌注 肠粘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内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配方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共59例,将其分为两个组,29例出院喂养方式分为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组(I组),30例早产儿出院配方奶喂养组(Ⅱ组),监测6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及部分理化指标,并作组间比较,评价早产儿出院配方奶对出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早产儿不同时点体重、Kaup指数,在喂养2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3个月始Ⅱ组较I组增长快(P>0.05);身长从第4个月,头围从第5个月起,Ⅱ组较I组增长快。两组早产儿不同时点喂养4个月内,两组早产儿血色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个月以后,Ⅱ组高于I组(P>0.05)。观测过程中两组的Ca,P,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配方奶是早产儿出院喂养品的良好选择,有益于低体重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

  • 标签: 早产儿 生长发育 出院 配方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3-02
  • 简介: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新生儿及动物生后接受强烈持续伤害性刺激可以导致痛感觉和相关生理功能异常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资料。

  • 标签: 疼痛刺激 经历 躯体感觉 发育 新生儿
  • 简介:松辽盆地经历了同裂陷和裂演化阶段,尤其是在裂坳陷期不仅形成了大型的陆相湖盆,同时还形成了以坳陷湖盆为中心的富生烃的巨型的油气系统。在新的、高品质2D、3D地震资料及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盆地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骨干大剖面的精细构造—地层解析,建立盆地的构造—地层格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沉降史回剥技术,揭示盆地裂反转期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结合盆地构造和区域动力学分析,确定其发育机制,从而为松辽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选区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松辽盆地 构造反转 构造演化 沉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