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简介:摘要:本文对高温后钢筋混凝土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究。钢筋混凝土遇到高温后其微观结构发生改变、力学性能降低。已有研究表明,电化学再碱化处理是锈蚀混凝土修复 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高温后钢筋混凝土修复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再碱化相关技术,对修复的可行性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并进行复发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分析,寻找复发后挽救性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8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接受再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模式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35.6%、20.4%,中位生存期29.2月,中位复发时间15.0月。患者1、3、5年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37.7%、14.6%、11.9%,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10.2月。全组382例患者共观察到复发部位462个,其中锁骨上淋巴结区转移95个(20.5%),吻合口复发46个(10.0%),纵隔淋巴结区转移259个(56.1%),上腹部淋巴结区转移62个(13.4%)。接受挽救性放疗、化疗、放化疗及支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6例、43例、82例及101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复发区域个数、复发部位及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影响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χ2=5.336、4.292、8.067、7.482、4.093、76.426,P<0.05)。将接受挽救性放疗的患者按中位剂量60 Gy分为<60 Gy组和≥60 Gy组,两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P<0.05),且放疗剂量≥60 Gy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预后较优。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复发区域个数和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区域复发类型,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复发患者的生存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影像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6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 30 例,采用 rt-PA 溶栓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采用 rt-PA 溶栓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脑中线位移程度。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中线位移程度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中线位移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再灌注损伤影像情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翻译后修饰是机体调节蛋白质水平与功能的重要机制,在调控细胞稳态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尤为重要,缺血易损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结构及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有助于开发治疗新策略、研发新药物。文章就UPS在CI/RI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探讨蛋白酶体调节剂的脑保护作用,有望为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调节机制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再程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失败的152例胸段食管鳞癌治疗失败后总生存(OS)及不同挽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首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6(2.0~69.1)个月。复发后的中位OS期为8.0(0.8~43.3)个月。全组患者复发后的1、2、3年OS率分别为36.0%、15.1%、5.2%。单纯局部区域复发、单纯远处转移、局部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进展后中位OS期分别为11.3(1.8~43.3)、6.7(1.2~28.6)、5.1(0.8~22.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ypTNM分期、复发后综合治疗、局部区域复发与复发食管鳞癌OS相关(P=0.009、0.012、0.000、0.026)。结论新辅助治疗模式、ypTNM分期、复发模式及复发后治疗模式是是影响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总体预后不佳,复发后应根据复发位置、新辅助治疗模式、患者体力状态等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以使患者取得最大挽救治疗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7-2012年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在不同人群中的特征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AMI的病例,经过户籍地址整理、重报病例排查、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后,纳入≥25岁北京市户籍AMI出院存活病例64 355例。分析北京市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的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再住院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2012年≥25岁北京市户籍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的年龄标化率为7.7%,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再住院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01),6年间从7.0%上升到8.5%,增加了21.3%。调整年龄后,女性AMI出院病例30 d再住院率(8.4%)高于男性(7.4%),6年间男、女性的30 d再住院率均呈增加趋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P<0.01),有合并疾病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没有合并疾病病例(P<0.01)。结论2007-2012年北京市≥25岁户籍居民AMI出院病例30 d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呈持续增加趋势,应加强AMI出院病例的二级预防,特别是在女性病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和合并多种疾病病例。